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凌國華:“爬不動樓”背后的養老困局亟待破解

2013年07月19日11:1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在眾多的養老難題中,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更能觸動社會敏感神經。

“6點一開門就看到樓上的街坊坐在樓梯間,一打聽,原來老人在這過了一夜。”今天一大早,長沙市雨花區鄱陽小區,家住一樓的華女士一開門就發現樓上鄰居黃健泉一直呆坐在單元門樓口,嘴角冒血,她趕緊撥打110和120。(三湘都市報,7月18日)

本來就身有殘疾、行動遲緩的老人,因病爬不動樓就在樓梯間坐了一夜,如果不是鄰居發現及時送醫,后果不堪設想。獨居老人爬不動樓而在樓梯間抱病過夜,雖然說只是個案,但仍舊可以從中窺見當前社會存在的養老難題。在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當下,如何破解越來越突出的養老困局,是一個不小的社會問題,這對公共部門的宗旨意識和公共治理能力都是嚴峻考驗。

養老難題由來已久,並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老齡化程度的逐漸深入而越來越受到關注。養老工作的承擔主體不夠多元化,養老資源分布不夠均衡,養老服務供給和需求存在很大的短板,服務質量和水平堪憂,等等,而這些難題在城鄉二元化大背景的映襯下,更加明顯。跟城鄉二元化相匹配,我國的養老問題也存在二元化問題。城鄉養老呈現出兩個不同的體系,二者之間的鴻溝雖說有歷史因素,但這仍然無法掩蓋其背后的社會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即便在城市內部,養老問題也存在“多軌並行”現象:有編制的跟沒編制的,公務員、事業編跟企業編的,養老體系自成一家,相互之間差別巨大。即便是對於那些“有編制”的來講,巨大的養老保險基金缺口也使得養老的話題更加沉重。

在眾多的養老難題中,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更能觸動社會敏感神經。那些獨居老人,有的因子女不在身邊而無法受到應有照料,有的則沒有子女,還有的是“失獨”老人,他們面臨的處境,可以說是當前養老難題的集中體現。那些身體條件尚可、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者,一般情況下獨居生活尚能勉強應付。而那些身體條件不允許的,獨居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就像新聞中的那位老人,行動本就不便,更因疾病發作而“爬不動樓”,抱病在樓梯間坐了一夜,這樣的獨居生活,確實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對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一些城市進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建立獨居老人跟社區、志願機構等方面之間的常態聯絡機制,對獨居老人進行經常性走訪,等等。不可否認,這些探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僅僅著眼於低層次的“守望相助”,對解決養老問題顯然是杯水車薪。我國現行養老制度的“多軌制”形成的積重難返,意味著養老難題無法一時解決。從根本上講,實行城鄉統一、無差別的養老制度,增強養老制度的社會性和福利性,才是解決養老難題的必經之路。這雖然無法一蹴而就,卻不妨礙我們從點滴做起,正視養老難題,彌縫制度缺陷,逐漸減少乃至消弭多軌養老體系間的歧視性差別,以期達到不同養老體系之間的“並軌合一”。達成此目標,須經一番大作為。養老制度的頂層設計要完善,微觀層面更要具備操作性,加強頂層設計和微觀操作之間的有機結合同樣需要。這就須在消弭城鄉二元化、促進社會資源均衡分配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養老主體的多元化發展,加大市場、社區、社會組織以及個人等養老主體的責任能力,而政府更應作為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者為養老做好“托底”保障。

目前,我國正處於快速老齡化階段,而老齡化超越現代化的無情現實,更使得養老問題處在一個須嚴肅對待的位置上。面臨人口老齡化和總量過多的雙重壓力,養老難題不只是“爬不動樓抱病在樓梯間過夜”的小事,而是一個有關民族復興和中國夢的大問題。(凌國華 投稿)

分享到:

(責編: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