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06日08:1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當前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面臨著類似的處境,如何避免殷鑒重演,是執政者必須深思的問題。這或許就是習近平提及“商鞅變法”的政治意涵。 |
近日,據媒體公開報道,習近平在三中全會小組討論時,提到了商鞅變法、王安石改革等。筆者以為,這不僅僅是“引經據典”,其背后蘊藏著深層的政治內涵。
從歷史上看,無論是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還是宋代的王安石變法,在當時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后均以失敗結局。誠然,變法失敗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復雜,但有一個是共通的,也是很根本的原因,即變法觸動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改革進程遭遇了強大阻力。
當前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面臨著類似的處境,如何避免殷鑒重演,是執政者必須深思的問題。這或許就是習近平提及“商鞅變法”的政治意涵。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裡的一些提法,如“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或許就是中央領導層看到了這個歷史經驗,看到了未來改革的阻力,看到了凝聚共識的重要。
當今中國要不要改革,“左派”和“右派”是有著共識的,即“必須改革”。只是在改革的方向和路徑上,存在著不同的認知。因此,尋找不同利益團體的最大公約數,成為改革的突破口。比如《決定》提出的“廢除勞教制度”、“單獨二孩”政策等,可謂是人心所向的變革措施。
當前,一個基本的判斷是,中國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與“淺水區”主要是意識形態桎梏的特征相比,“深水區”的最大特征便是利益集團化。
美國馬裡蘭大學奧爾森教授在《國家的興衰》裡曾指出,在邊界不變的穩定社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出現大量的集體行動組織(即分利集團)﹔這些分利集團,一旦大到可以成功,就會成為排他性的,並且會盡力限制分散成員的收入和價值。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在過去30多年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行政系統裡,已經形成了大量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在佔有絕對優勢資源的情況下,往往可以俘獲政府,挾持操縱國家政策,弱化國家的自主性。可以說,現在的矛盾是不同的利益集團在博弈,意識形態問題變得次要。
因此,中央決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以求增強國家自主性和治理能力。習近平等中央領導認識到,制定出一個好文件,只是第一步,關鍵在於落實文件。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尤其是來自各種既得利益的阻礙。因此,要推動全面改革,必須要有個層級更高、超越部門利益的機構。隻有這樣,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才不會成為空談,民族復興夢才能早日實現。
(張廣昭,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鄒雅婷)
習近平,改革,商鞅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