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09日11:23|來源:經濟日報|字號:
圖為位於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總部外景。 本報記者 陳 建攝
2013年12月7日,比原定時間推遲了1天,世界貿易組織(WTO)第九屆部長級會議在印尼巴厘島落下帷幕,發表了《巴厘部長宣言》。此次會議在最后時刻達成了WTO成立18年、多哈回合談判啟動12年以來的第一份全球多邊貿易協定——“巴厘一攬子協定”。這標志著多哈回合貿易談判12年僵局終獲歷史性突破。此次會議成果振奮人心,但也要看到這只是世貿多哈回合協議的一個縮水版協議,離多哈回合談判的全面完成尚十分遙遠。
談判過程一波三折 重大成果來之不易
巴厘部長級會議之前,WTO各成員方就相關議題在日內瓦展開緊張先期技術談判,意圖完成一攬子協定文本的擬定。但是,美國和印度等成員在糧食安全保護計劃上不可調和的矛盾使得這一願望落空,巴厘會議的前景一片黯淡。
12月3日巴厘部長級會議開幕,印度繼續其強硬態度,並以貿易便利化議題上的表決權為要挾,要求將其享受的不受世貿組織處罰的糧食安全保護計劃的過渡性方案(即“和平條款”)的時限確定為“永久性方案達成時”,而非美歐要求的4年。經過協商,印度的要求終得滿足,但同時建立一個工作組力爭在4年時間內完成永久性解決方法。
在原定會議結束的6日協議即將達成時,古巴、玻利維亞、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又就貿易禁運問題提出嚴肅的保留意見,導致會議進入加時,這一問題終於在將過境貿易商品非歧視性原則的表述加入最后部長宣言后得以解決。
![]() |
(責編:張婷)
多哈,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