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正文

福建日報曝習近平彭麗媛結婚細節:僅辦一桌酒席【2】

2014-10-30 14:32: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善解民憂

——著力尋求解決民生問題最佳路徑

在福建工作期間,隻要事關群眾利益、百姓福祉,無論大事小事,習近平都記挂在心,盡力解決。同時,他更注重以前瞻的目光,謀劃發展方略,尋求解決民生問題的最佳路徑和長遠之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省山區仍有一些少數民族群眾住在以茅草為頂、泥土為地的茅草房裡。早在閩東工作時期,習近平就開始探索畬民下山、連家船民上岸的移民搬遷工程。

1987年9月11日,寧德蕉城區九都鎮九仙村遭遇了百年罕見的泥石流災害。位於山上的小畬村一夜之間被亂石、碎瓦覆蓋,31人遇難。專家勘測后建議:這裡的土層結構不穩定,最好舉村搬遷。

建村沒錢,財政撥出10萬元﹔建村沒地,臨近的漢族雲氣村劃出公路邊的16畝地。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下,當年重新選址的九仙新村就建起了3座新居,安置受災村民7戶19人。

1989年春節和1990年1月3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兩度深入九仙村,走訪慰問受災群眾。

第一次座談會就在村民鐘鄭英的新房裡舉行。那場災難中,她失去了10位親人。鐘鄭英聽不懂普通話,習書記握著她的手,讓她感到親切和溫暖。村干部轉達了習書記的意思,希望她堅強,好好養育兩個孩子。習近平了解到她一家四口一年才收10擔糧,不夠吃,就吩咐鄉干部給予解決。第二天,5擔糧食就送到了她家裡。

上世紀90年代,九仙村畬民下山列入“造福工程”,陸續又有大量村民從山上搬入九仙新村,發展新型農業產業,過上了更好的日子。鐘鄭英住上了村裡最好的房子,孩子也已結婚生子,當年的傷痛,在新生活中得到撫慰。

在省委副書記任上,習近平傾力推動實施“造福工程”,十多年接力,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的此項民心工程碩果累累,截至目前,全省有6000多個自然村,101萬人整體搬遷。尤其是千千萬萬的偏遠山區群眾、“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連家船民,居住條件大為改善。

新世紀之初,福建人民的餐桌和全國人民一樣面臨著新困擾: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持續改善,食品供給雖無數量之憂,但存安全之虞。

2001年2月,新華社接連刊發兩條反映省外餐桌污染的報道。時任省長習近平敏銳地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立即作出批示:“‘餐桌污染’是一個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安全,關系我省農產品能否擴大國內外市場和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的大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此后,福建成為全國第一個全面治理餐桌污染的省份。

當年9月,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增列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這比2004年起每年開展的全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整整提前了三年。

至今,治理餐桌污染已連續14年被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14年來,全省未發生較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成為國家“三綠工程”(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辟綠色通道)的示范省份。

另一項工程——“數字福建”,也在習近平的推動下,取得驕人成績。時任省長習近平還親自擔任了“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開啟了我省信息化建設的新篇章。

歷經14載耕耘,“數字福建”建設已延伸到福建政務、民生、經濟等領域,深刻改變著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給福建百姓生活帶來真真切切的改變——

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社保卡集成醫保、金融等多項應用,實現一卡就診、一卡結算﹔率先建設覆蓋省市兩級的居民健康信息系統,避免重復檢查,為患者節約了大量費用……

【中篇】 務實精神

“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的良好風尚。”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4月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指出。

習近平極力倡導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他認為一個領導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寧德,他從實際出發倡導“滴水穿石”、“弱鳥先飛”,加快落后地區擺脫貧困﹔在廈門,他領導制定了《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在福州,他提議並主持制定“3820工程”。

他強調,領導者要著眼長遠,善謀全局,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在福建,他提出並推動實施了生態省建設、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重大發展戰略﹔總結推廣縣域經濟發展的“晉江經驗”,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這些富有戰略性、前瞻性的思路舉措,至今仍是福建科學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推動力。

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樹立正確政績觀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始終注重走群眾路線,倡導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1988年6月26日,習近平到任寧德地委書記。當時,閩東經濟總量在全省排行老末,發展條件也不好,交通閉塞,成了“黃金海岸的斷裂帶”。

對於新上任的書記,大家充滿期待。一些干部群眾希望,他能憑借自身豐富的人脈資源和在經濟特區及中央機關任職的經歷資歷,新官上任燒它“三把火”,迅速改變寧德落后面貌。

習近平卻沒有急著燒“三把火”,而是帶領地委行署一班人,深入全區9個縣以及毗鄰的浙南,開展為期近一個月的調查研究,初步確立了閩東的發展思路。

習近平提出,當時閩東的老百姓連溫飽都成問題,區情、區力根本不具備跨越式發展、大規模開發條件,不能一味地謀求超常規發展,而應當把解決吃飯穿衣住房為內容的“擺脫貧困”作為工作主線,為下一步實現跨越發展打基礎、創條件、蓄能量。

1988年9月,根據調查研究的情況,習近平寫下來寧德工作后的第一篇調查報告《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查隨感》。文中,他用“弱鳥”來形容貧困的閩東,用“弱鳥先飛”來強調貧困的閩東要有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要有“先飛”的意識,要有“飛洋過海的藝術”。這樣,也可達到“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

在閩東工作期間,習近平始終注重調研、思考。他先后撰寫了《提倡經濟大合唱》、《對閩東經濟發展的思考》、《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系》等文章,進一步理清了閩東經濟發展思路。

“習近平同志提出的閩東發展路徑,既實事求是,使閩東人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又凝聚人心,振奮了士氣,使閩東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這都是踐行群眾路線的鮮活樣本和示范。”時任寧德地委副書記鐘雷興表示。

習近平離開寧德時,全區已有94%的貧困戶基本解決溫飽問題。1990年8月12日的《人民日報》以《寧德越過溫飽線》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

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既注重立足當前,又注重著眼未來,為地方經濟發展制訂長遠規劃。

1985年6月,國務院批准廈門特區擴大到廈門全島和鼓浪嶼,並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省政協原副主席、時任廈門市市長鄒爾均回憶道:“當時市委、市政府認識到特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迫切需要一個發展戰略作為決策指南。”

隨后,廈門市委確定,由時任廈門市副市長習近平牽頭,研究制訂《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時任廈門市計委副主任鄭金沐回憶,當時廈門市組織了國內100多位專家教授,進行了21個專題研究,歷時一年半,這一發展戰略才得以制定完成。

這是全國經濟特區中最早編制的一部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著名經濟學家馬洪當時評價:“這個發展戰略,對廈門經濟特區制定長遠規劃、近期實施策略,具有指導意義。同時也為其他地區制定區域性發展戰略,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謀於前才可不惑於后。

調任福州市委書記后,習近平著眼長遠,1992年主持編制了《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構想》(簡稱“3820”工程),科學謀劃了福州3年、8年、20年發展的藍圖。

對於戰略制訂的過程,時任市委辦公室副主任、現任福州市政策咨詢研究會會長的趙汝棋至今記憶猶新。他回憶道,為了制訂好這一事關福州長遠發展的戰略,習近平親自擔任總指導,組織課題組赴廣東、海南、上海、山東、江蘇、北京等地考察學習,並在媒體上開辟“怎樣趕上亞洲‘四小龍’”專欄,開展“萬人答卷、千人調研、百人論証”活動,廣泛發動市民參與。

戰略規劃制訂歷時兩年多,十易其稿,每一稿習近平都認真審閱,一同參與修訂。“3820”工程制訂出台后,他非常重視執行落實,每年都搞檢查,對照規劃中的指標,看各個地方、各個部門落實得怎樣。

20年來,歷屆福州市委市政府持續推進這項工程,宏偉設想逐漸變成了現實。

同時,習近平洽談引進了一批特大項目如冠捷電子、中華映管、東南汽車等,帶動和培育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產業群,為福州近20年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如今,這些企業仍是福州電子信息、汽車及配件等支柱產業的領軍企業。

善謀全局

——把握大勢登高望遠謀劃長遠發展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發展是最大的民生。在福建,習近平把握大勢,登高望遠,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戰略和決策部署。

主政福州期間,習近平基於對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和趨勢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建設“海上福州”發展戰略。他說:“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於江海。”

1994年5月26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在平潭縣召開建設“海上福州”研討會。會上,習近平系統地闡述了對發展海洋經濟的深刻認識: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培育經濟新生長點的重要途徑。

“當時,在發展經濟上各地還隻提陸域國土,很少有人提海洋國土,要提也僅僅指海上養殖和捕撈。所以習書記提出要發展海洋經濟,大家都有疑慮:陸上都還沒有發展好,怎麼顧得了海上呢?”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的時任平潭縣委書記劉嘉靜向記者回憶。

1994年6月12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由此,福州在我國沿海城市中最早發出“向海進軍”的宣言。

藉天時地利人和,“海上福州”風起帆張,收獲滿滿。2013年,福州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值1840.28億元,遠洋捕撈、海產養殖等多項指標居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如今,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球各個經濟體及我國各個沿海省市比拼經濟、趕超跨越的共識。2012年4月,福州市出台《關於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接力棒再傳承。

201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經濟強省。2012年10月,《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准,福建發展海洋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

對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變革方面的創新之舉,習近平尤為關注。對武平縣的林改工作給予肯定和支持,並由此推動福建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福建是我國重要林業大省,然而長期以來,廣大林農卻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產權歸屬不清、主體經營錯位、機制不靈活、分配不合理等體制機制問題,讓農民根本沒有耕山育林的積極性。破解困局,唯有明晰集體林權,改革山林產權。

破天荒的改革從閩西小縣武平率先開始。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武平縣萬安鄉捷文村第一個“吃螃蟹”。2001年6月開始,針對“山要怎麼分,山要由誰分”這個最棘手的問題,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捷文村提出了“山要平均分,山要群眾自己分”的思路,把所有集體山林按照“耕者有其山”的原則落實到戶。

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當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領到了全國第一本新版林權証。他說:“有了林權証,就像吃了定心丸。我們對山林有了自主權,才會真正用心去管理,這樣也才能從山林裡得到更多收入。”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不久武平在全縣范圍內推進林權改革。

2002年6月21日,習近平在武平調研時充分肯定了該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並作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的重要指示。

福建由此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以“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為全國林改的標杆。林改也被認為是繼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國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重大變革。

行棋當善弈,落子謀全局。

對於各地在發展中摸索出的經驗,習近平總是及時加以總結推廣——

2002年6月,時任省長習近平在廈門調研時提出了“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戰略,並要求堅持“四個結合”:提升本島與拓展海灣相結合、城市轉型和經濟轉型相結合、農村工業化與城市化相結合、凸顯城市特色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如今,島內外一體化發展戰略在廈門不斷推進,使得廈門發展有效突破了空間限制,為特區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大的騰挪空間。

2002年8月,習近平到晉江調研當地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並先后在《人民日報》、《福建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向全國總結推廣“以市場為導向、以誠信促發展,立足本地優勢、強化政府服務、發揚拼搏精神,通過激活民營經濟、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晉江經驗”。在他的推動下,“晉江經驗”內涵不斷豐富,為全省乃至全國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范本。

同年,他又結合對南平市向農村選派干部的調查與思考,提煉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實農村工作基礎”的思路,以及選派科技特派員、挂職村黨支部書記和鄉鎮流通助理下鄉的工作機制。“南平機制”在福建的推廣,進一步密切了農村干群關系,在干部隊伍中形成了“不跑上層下基層、不看關系看政績”的導向。

行動至上

——以滴水穿石韌勁真抓實干求突破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隻有干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習近平一貫強調真抓實干。他認為,不抓落實,再美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

在閩東工作時,面對全地區上下擺脫貧困、發展致富的渴盼,習近平推崇並倡導“滴水穿石”精神:“前仆后繼,甘於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胸有宏圖、扎扎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精神”。

“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隻燒三把火希圖僥幸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舍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散漫。”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中,他寫道。

1992年元旦,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福州晚報》上再次發表《滴水穿石的啟示》,作為新年寄語。他指出:“在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福州,也來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緣此,習近平對彰顯“滴水穿石”精神、真正埋頭苦干實干的奮斗者格外關注,不失時機為其鼓勁。周寧縣七步鎮后洋村“綠了荒山白了頭”的造林大戶黃振芳,就是其中一位。

“那時候一家七口人連肚子都吃不飽!”今年已經86歲的黃振芳,對上世紀80年代初的困頓生活記憶猶新。

1983年,他貸款8萬元,帶領全家開墾荒山50畝,並在速生林中套種馬鈴薯、魔芋、茶葉等作物,“以短養長”。創業過程,無比艱辛,挑戰重重。“那時候幾乎每年都下幾場雪,山頭經常封凍在冰雪之中。我們父子三人,每天都冒著嚴寒上山,扒雪堆、敲冰塊、挖林穴。”黃振芳回憶說。

滴水穿石,綠滿荒山。憑著敢於創新的膽識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短短三年內,黃振芳和家人造林1207畝,為全縣之冠。1989年,他被評為寧德唯一一位全省造林大戶。

這也引起了習近平的關注。在《弱鳥如何先飛》一文中,他提到:“周寧縣的黃振芳家庭林場搞得不錯,為我們發展林業提供了一條思路。”1989年1月3日,習近平特地到黃振芳家的山上林場調研。

一個多月后的2月23日上午,黃振芳和其他7位農民代表一起,被請到寧德地區行署會議室,坐上主席台,為地直機關副科長以上干部作改革十年的形勢報告。“山雞飛上鳳凰台”,農民給干部作形勢報告,一時在寧德傳為佳話,《福建日報》頭版也特地報道了這一新鮮事。

既要持之以恆,堅韌不拔,也要立說立行,馬上就辦。習近平極力倡導“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首批14個經濟開發區之一。上世紀80年代,福州的基礎設施、產業配套等軟硬件條件均比較落后,加上到90年代初,福州開發區與所在的馬尾區尚未合並,管理體制不順,部門工作效率不高,招商引資成效不彰。

有感於此,在1991年2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福州開發區召開的現場辦公會上,習近平提出,“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會后,有關部門將這12個字豎立在104國道馬尾隧道口。如今,行車而過,這12個歷久彌新的大字依然鮮紅醒目。

雷厲風行,馬上就辦。得益於良好投資環境,福州開發區接連引進中華映管、中鋁瑞閩等一大批龍頭骨干企業,發展迅猛。到1993年上半年底,福州開發區綜合評價指數在全國14個首批開發區中已位居第五。

旋即,“馬上就辦”成為福州打造效能政府、加強作風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習近平還推動編輯出版《福州辦事指南》和《福州市民辦事指南》,方便了外商投資經商和市民生活出行,提高了辦事效能。“馬上就辦”還推廣到福建全省,理念升華,內涵豐富。

真抓實干,持續作為,才能實現宏偉藍圖。在福建,習近平倡導以持續之功,推進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省建設,使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

2000年,在習近平的推動下,“治理長汀水土流失”被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省財政每年扶持1000萬元,開啟了長汀大規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十多年時間,長汀消滅了數百萬畝荒山,汀江兩岸再披綠。

由長汀而及全省,習近平對福建生態文明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提出了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2001年,他親任福建省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組長。

2002年,福建編制完成了《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習近平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建設生態省戰略目標。同年,福建成為全國首批生態省試點省份。

站在更高歷史起點上,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努力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戰略部署。今年3月,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為福建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高目標,增添了新動力。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習近平 福建日報 1983年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香港“佔中”者繼續集結與警方對抗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閉月羞花金發女模地鐵走紅引萬人熱追

傳潘粵明董潔已復合搬回愛巢(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