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5日09:16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和电影中不同,俞敏洪说,曾经他和徐小平、王强强力推动上市,上市可以给股东们带来巨额的数以亿计的财富。不过,到了2006年,俞敏洪真正了解资本的操作规则之后,他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
解说:在家族制的改革僵持不下时,王强为了给俞敏洪施加压力,递交了辞职信。为了表示对王强的支持,徐小平也表示辞职。
徐小平:我本能知道,王强不会离开,俞敏洪不会让他离开。
柴静:你想用这个方式,给俞敏洪施加一个更加的压力?
徐小平:当然,当然。
柴静:那为什么在两个同样是好朋友之间,你会本能趋向于王强而不是俞敏洪?
徐小平:因为我支持王强那些对原则的倡导。反家族制,当然要反了,企业的治理的这种程序化,当然要做了。
解说:俞敏洪在内心深处认为去家族化是正确和必要的,所以他挽留住了王强。看上去,去除家族制之后公司应该顺利发展,但真正的麻烦这时候才来。股东们之前大都骑自行车上班,公司成立之后就成了每人都配了轿车和司机,中国的合伙制度在一开始没有任何经验,从包产到户倒退回到阶段性的大锅饭。再后来,公司要遵循现代化股份制的管理模式,股权分配很顺利地完成,俞敏洪作为第一创始人,占股45%,其他两位各占10%,但是这三位教学匠,谁也不知道公司应该怎么做。
徐小平:就是寻求企业治理之道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俞敏洪不知道,我跟王强也不知道。
柴静:什么叫不知道?
徐小平:就是我们没有学过,他不在我们的血液里,也不在中华文明的这个传统里,整个中国,在90年代,刚刚开始。
解说:第一次董事会,俞敏洪宣布开会,徐小平就怒了,说你不懂怎么开会,俞敏洪说那你说怎么开,徐小平说我也不知道。两个人吵起来,最后俞敏洪拍了一下桌子,摔门而去。20分钟之后,俞敏洪临时学习了董事会的议事章程,重新返回会议室。徐小平公开说,他在新东方的使命就是要指导俞敏洪、批判俞敏洪,改造俞敏洪,因为他和王强都认为,在公司内部权力必须有“监督和制约”的精神,所以要长期扮演老俞的“唱反调者”。
柴静:当时不管是会议上当不当别人,他有一些话是比较难堪和尖刻的?
俞敏洪:对。非常。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这帮大佬们任何一个都不会能有那种场合下能够忍下来。我觉得我特别正常,因为我从小都在忍让中间长大的,我是独子,我妈妈很爱我,但是因为我干活不好,或者是作业没写完,那是没商量的余地的,骂完之后你不能回嘴,因为如果回嘴我妈就会一直骂下去的,所以你只能忍着,所以徐小平和王强发彪的时候我觉得很正常,你们发你们的彪我干我的活。
柴静:可是你们都已经上梁山了啊。
俞敏洪:对,上梁山没有解决方案,那就只有吵架了,所以太典型的知识分子问题。
解说:这帮人当时,没有一个懂资本市场,不知道什么是IPO,什么是市盈率,更想不明白利用杠杆原理一个公司怎么会翻那么多倍。都只知批判,不懂建设。大家关起门来在屋里吵,坐上飞机去外地吵,搬来黑格尔、亚里士多德吵个天翻地覆。他们也想过请第三方来做一个判断,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来了,旁听两三个月,一事无成。当时咨询公司的人记录说“这里的人很奇怪,一说话就容易哭,一哭就互相指责”。
王强:没法咨询。
柴静:这怎么做生意?
王强:像小平那样的,直接告诉主持人,你不应该问这个问题,我告诉你应该怎么问,全是这样。
柴静:你回头看那个阶段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朋友间的合作,往往会使很多技术问题上升为火药味很浓的道德审判?
王强:对,我们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一旦在友情和企业制度这方面,发生了观念冲突,我们往往先把人格这个东西带进去了,经常骂老俞,怎么做人做成这样。
柴静:为什么骂他呢?
王强:他是头啊,他是老大。难道我们骂老三,老四对吧。
柴静:你们不都是分担经营管理的人吗。
王强:但是,他是CEO。大家搞不好,大家都怨他,所以,大家的怨气其实不是怨气是期望。骂老俞骂的最凶的时候,是大家期望最大的时候。
柴静:那干嘛要拿人品说呢?
王强:没别的,技术问题我们不懂。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最后发现原来是老俞的人品问题,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