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4日08:37来源:重庆时报字号:
摘要: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老建筑保护。远的不说,就说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尽管梁林故居早已被认定为文物,但依然在“维修性拆除”的幌子下,“未经报批”就倒在推土机下。 |
这多少让人有点理解“捐古建筑给新加坡”的成龙了。据说,成龙收藏古楼,本有意送给政府,怎奈政府拖泥带水,结果被新加坡爽爽快快接受。打动成龙,新加坡动作快是一方面,“新加坡对古建筑的保存、维修和电脑扫描做得很完善”,“人家当这个是个宝”,也是重要原因。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老建筑保护。远的不说,就说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尽管梁林故居早已被认定为文物,但依然在“维修性拆除”的幌子下,“未经报批”就倒在推土机下。开发商敢于逆民意、法治而行,不得不提到的,是过低的违法成本。《文物保护法》对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罚款上限只有五十万元。与巨大的经济利益相比,五十万元的罚款无异于“罚酒三杯”。据说,在被罚款50万元后,开发商开始复建梁林故居了。此举一时让人哑然,联系到此前老建筑常常被“拆古建新”、“圈地收钱”的命运,不禁让人联想,所谓复建会不会只是想要重复昨天的故事?
历史总在轮回,故事总在重现。从梁林故居被毁,成龙捐楼风波,再到如今的广州民国老建筑“死”于拆迁,老建筑保护似乎一次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次,广州民国老建筑被拆后,会不会再走老路,值得观瞻。真希望我们的后人在回望一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时,不用先缴上一笔参观费,还要指着山寨的古董说:“看,那就是我们的历史,一部被拆除的历史。”(李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