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王元丰:经济高增长不是社会常态

2013年06月26日08:34来源:环球时报字号:

摘要:肯定有很多人不赞同这种观点,相信以“制造业数位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终将来临。但科技创新真能给人类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吗?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科技人才,尤其是那种能够带来革命性突破的天才。

在2008年由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为防止衰退,都采取刺激措施。但到了2010年,当世界经济并没有开始复苏时,欧洲和美国对于如何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不同道路。奥巴马政府选择进一步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开始第二轮经济刺激;与此对应,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坚持选择财政紧缩政策。

目前来看,可以说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没有取得理想效果。美国经济处于缓慢增长中,英国的表现还不如美国,仍在衰退的边缘挣扎。那么,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方面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如果说是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那么2008年到现在经过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努力,金融系统已趋于稳定,华尔街又开始盈利,经济为什么还增长缓慢呢?一些人给出了新的解释,他们提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乏力不仅是金融危机的后果,而且从根本上反映了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长期停滞。

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在这方面思考得更为深入。他提出工业革命之后250年的技术高速进步,有可能会被证明是人类历史上停滞规则的一个例外。他认为,技术进步的速度已急剧放缓,因此生活标准的提升(至少在发达国家)即将减速。戈登的观点很明确:尽管世界各国拼命要将经济恢复到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高增长水平,但高增长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

肯定有很多人不赞同这种观点,相信以“制造业数位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终将来临。但科技创新真能给人类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吗?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科技人才,尤其是那种能够带来革命性突破的天才。然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家基思·西蒙顿指出,人类将永远不可能产生像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那样的科学天才;人类已发现所有最基本的自然规律,任何新的工作只不过是往知识库中增加知识。

我是做工程科技研究的教授,但对科技解决人类问题不抱很高的期望。我曾说过,发展与科技的关系,就像一个饮食无度、生活不健康的病人与医药。如果人类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无论用多么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物,都不可能治愈疾病。科技创新仅仅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手段,解决人类问题,社会必须进行深刻的思想革命,改变片面追求物质发展的短视行为,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英国上议院议员、英国华威大学政治经济学名誉教授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曾撰文称,“资本主义精神”进入人类历史的时间并不久远。在此之前,一个人毕生致力于获取金钱并不会受到人们的推崇,食利者(以钱生钱)是对上帝的不敬。只是到了十八世纪,贪婪才受到道德上的尊敬。

西方社会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但人口出现老龄化,民众劳动创造热情大大降低。在此前提下,仍像过去那样对物质有很大需求恐怕很难。而从资源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的需求与索取早已超过地球承载能力。▲(作者王元丰是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