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6日09:00来源:凤凰博报字号:
摘要:她以为这样能让父母轻松点,不想这却成为父母一生中的痛。其实类似这样的悲剧,已经发生了不止一起。正值花季年龄的他们,为什么会不顾一切走上绝路?高考考生自杀的悲剧为何年年上演? |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为了出人头地、回报父母,20岁的崇州女孩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后,选择了复读。今年,复读了一年的她,差理科三本线仍有6分差距。在得知这个成绩后,她选择了割腕、喝农药结束自己的生命。她以为这样能让父母轻松点,不想这却成为父母一生中的痛。其实类似这样的悲剧,已经发生了不止一起。正值花季年龄的他们,为什么会不顾一切走上绝路?高考考生自杀的悲剧为何年年上演?
有多少考生因为高考失意自杀?
每年这个时节,都会让人心痛。随着高考成绩的查询,以及分数线的陆续公布,全国各地出现了多起考生自杀的悲剧。就在前不久,有媒体报道,营口市复读考生李新默默离家出走,在鞍山郊区投河自杀。警方发现,李新胸前书包中装着两块大石头。李新父母说,儿子去年447分已够二本分数线,但是,他最大理想是考上一本重点大学。虽然每年这样的事件都在上演着,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化蝶而去,着实令人痛惜。
透过这些悲剧的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国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上学是为了什么,答案可能是好的大学,再往后推便是有一个好工作。再加上竞争与媒体的报道,使每年一度的高考,早已经不是学生本人的事件,而是寄托着社会、家长、学校与学生的期望值和价值感,全社会过度关注使整个社会氛围格外紧张。很多考生认为这一环脱节了,人生就完了。高考,已经排在了压力事件的前列,成为引起心理与精神障碍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
高考落榜生自杀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因为高考落榜自杀的孩子,心理素质不行,缺乏自强心态。但是一个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孩子,她大部分的记忆与锤炼,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而这种教育基本上只有一个口号,那就是“分数高于一切”,甚至高于健康与生命。这种教育也许教会了她很多考试技能,但恰恰没有教会她怎样不畏惧生。
现行的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有太多绕不开的功利和世俗,如今的教育不仅忽略了学生们心理素质的教育和情商的培养,同时家长们对分数过多的看中,而常常忘记了孩子们其他方面的成长。现实生活中,学校的声誉、社会地位及生源,当地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观”,无不取决于升学率。也正是基于此,素质教育的呼声最终难抵应试教育的行动。从这一点上说,正是这种“以考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扭曲体制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不堪压力而选择自杀方式以求解脱。
应试教育更是只拿唯一的分数衡量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这种方法是最不公平的,更是极不人道的。它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才情,困顿了学生的创新,逐步把学生打造成了废品,更要命的是,让成绩不好的学生陷入了无边的绝望之中。可悲的是,当今中国,人人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危害,可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依然对它情有独钟。所以,无论如何,都应该以教育的反思,为一名轻生的女孩送别。分数和升学,不应当成为年轻生命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