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廉思:80后、90后,中国的“拐点一代”

2013年07月04日14:00来源:光明日报字号:

摘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赶上了一个社会大转型、国家大发展的拐点时代,他们称得上中华民族历史上“拐点一代”,必将深刻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三个重要的拐点,预示其发展阶段的根本性变化。第一个是以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开始消失为标忠的刘易斯拐点;第二个是以人口抚养比的止降反升为标忠的老龄化拐点;第三个是以中国内地城镇化率突破50%为标忠的城镇化拐点。这三个拐点的同时出现,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指标性信号,对当代青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深远意义。

—、刘易斯拐点——由生产型社会化向教育型社会化转变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意味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逐渐消失,预示着支撑我国经济30余年高速增长的丰富劳动力开始变得稀缺,要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必须转变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这必将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要求提高,导致青年所必需的学习期延长,参加工作的时点推后,一个人的青年期更长时间将在学校度过。青年期的这种变化,即从主要与工作直接结合或者至少与工作相联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校为主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影响青年的人生发展、行为倾向,以及他们的社会态度,令他们的社会化方式从生产型转向教育型。

生产型社会化是在单位或企业内从事工作时实现的,而教育型社会化是在学校或其他培训机构中实现的。这两种社会化除了实现地点不同之外,还有实际经历的不同,而且与社会的关系也不同。就生产型社会化而言,只要是参加工作,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工作,也是与他人、社会发展具体的关系;而在教育型社会化中,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却是抽象的,对社会的理解“应然”成分大于“实然”成分,有更多回旋余地和更少限制,但同时个人的社会整合能力遭到削弱,乃至丧失。因此,刘易斯拐点导致的教育型社会化不仅使工作经历在青年社会化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缩小,而且会使社会制度与个人成长之间愈加脱节。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化转型。

二、老龄化拐点——由“前喻型文化”向“后喻型文化”转变

当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如果保持现有生育水平,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将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两亿大关。此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还将加快,21世纪中叶将达到老龄化的峰值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数的30%以上。

随着科技革新速度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整个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知识经济要求劳动者也能及时跟上这样的步伐,而大多数老年人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就使老年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那些技术含量高、收入丰厚、社会地位高的工作主要被青年人占据了,老年人很少能在知识更新快的产业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在信息、金融等新兴产业中,这种趋势就表现得非常明显。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