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8日08:53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如果制度空设,反腐空谈,“台上讲反腐,下台就腐败”,“不查是孔繁森,一查是王宝森”,则即便是“反腐博士”、“反腐博士后”还是“反腐院士”,都可能只是噱头。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职务犯罪侦查班”被人们俗称为“反腐硕士班”。而今,经过3年的学习,他们毕业了,约半数考进了检察院。很多群众对他们在未来反腐工作中的表现抱有极大的期待,可“反腐硕士班”中的一名同学李传文却说:请不要夸大我们的作用。(7月7日中国广播网)
“反腐硕士”,是个非常好听的名词。在腐败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的语境之中,“反腐”二字总是能够背负太多太多的公众期待;而国人向来有“学历崇拜”的心理症结,恨不得所有出现问题的领域都可以让高学历者一一解决,你看,掏粪工要都本科生,城管也得是硕士才OK。
硕士,只是张文凭。带上硕士的学位帽,只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能在毕业季里证明这拍照片的人是硕士,不是本科,也不是博士;二是,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但也能迷惑大家认为反腐是个与关学历高低的活儿。正如这位叫做李传文的“反腐硕士”所说的“请不要夸大我们的作用”,笔者对于“反腐硕士”自然有自己的偏见——“反腐硕士”对于社会的功效,不会超过纪英男的微博和赵红霞的视频。只能是在受关注率上,“反腐硕士”能红火两三天。
当下的反腐,仍然更多的停留在偶然因素上。“家中失窃”、“日记丢失”、“二奶翻脸”、“捡到U盘”,被誉为新时代的“四大反腐利器”。可以说,这些反腐利器,基本与制度设计无关,只是与“当事官员的偶然失误”有关。如此形式之下,我更担心的是“反腐硕士”的就业问题——虽然他们有人进入了检察院系统,但是我仍然担心他们的工作状态,即便有所谓的个人能量和学历学识,也可能因为制度不给力而让自己变得不给力。
社会需要的“人人可以当‘反腐斗士’”的环境。需要所有的纳税人都有一种“公民意识”——让每一位纳税人都关心自己的血汗钱在变成国家税种之后的流向。当然了,这需要反腐制度本身能够尊重全体纳税人,让他们的权利得到释放,让每一位纳税人都在官员和权力面前拥有尊严。而不是需要培养个别人当“反腐硕士”这样的花活。换言之,反腐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活儿。只需要“人人参与进来”的公平正义环境。
让制度的归制度,让学历的归学历。只有制度到位,人人才可以成为“反腐斗士”,如果制度空设,反腐空谈,“台上讲反腐,下台就腐败”,“不查是孔繁森,一查是王宝森”,则即便是“反腐博士”、“反腐博士后”还是“反腐院士”,都可能只是噱头。反腐不需要“说学逗唱”,反腐不需要学历的帽子。防范职务犯罪,需要的是权力制衡,需要的是每一位公职人员都处于所有纳税人的监督之下,仅此而已。(王传涛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