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6日07:22来源:参考消息网字号:
摘要:如今,这种悲惨时期形成的心理和文化习惯继续扭曲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取代英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的关系。 |
参考消息网7月15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2日发表题为《崛起的中国需要一种新的民族史》的文章,作者为《富强:中国通往21世纪的长征》一书作者奥维尔·谢尔和约翰·德勒里。文章称,对于东方迅速崛起的引擎中国来说,其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开的——出人意料、令人震惊的失败和不复存在的往日辉煌。
文章称,1842年8月29日,当时的清朝签订了《南京条约》向英国投降,以结束灾难性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正是从这次失败以及此后经历的许多次失败中,中国的政治精英撰写了整个国家被外国剥削和奴役的历史。即使今天,这种想法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仍然发挥着巨大影响。
人们可以在南京静海寺史料陈列馆看到中国历史上这一时刻的陈列品,该馆位于南京西北部的一段狭长路段。正如这处史料陈列馆的第一块展板上解释的那样,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像耻辱的枷锁使中国失去了对自身政治和军事事务的控制权,而且这是导致中国现代历史上贫弱交加的主要原因,这也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象征之一。
文章指出,对于中国的改革者来说,这段无能为力、低人一等的历史也预示着中国的救赎。正如静海寺史料陈列馆的最后一块展板所说的那样,回顾这段屈辱史很难,但废除不平等条约表明了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谓知耻而后勇。
在这段受到权威认可的中国近代史上,1840年是第一年。每个中国学生都要牢记官方的说法,把中国的历史分为鸦片战争前和鸦片战争后,就像美国人学习《独立宣言》的序言一样。
文章指出,要全面了解这些历史经历带来的创伤,除了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带来的震惊外,人们还必须了解此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惨败。历史上,中国人从来没有质疑过支撑他们的文化和治理方式的基本想法。当帝制下的官员们最终明白,他们的国家已经变成了不幸的“东亚病夫”,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中国一直受到其外国竞争对手的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