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0日08:43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对于香港人来说,“非典”同“中英谈判”、“香港回归”、“金融风暴”一样,是港人不可缺少的集体记忆。虽然“非典”早已过去,但市民养成的诸如“戴口罩”、“消毒液洗手”等习惯则沉淀在日常生活当中。 |
广华医院参与非典治疗的徐颂勤医生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接触非典病患时已经是非典疫情后期,有一些有效抗生素,所以很幸运没有亲眼看到过多患者因无特效药不治而去。他亦表示,医院为防医护人员传染,每个医生医治患者的时间都是两个星期。
徐颂勤表示,非典让香港医护人员大受震撼。因为十年前,香港已经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医疗水平非常高。即使是如肺炎、肝炎、艾滋病的传染病,医护人员也没有觉得是“不受控制”的。而非典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没人知道怎么预防,没人知道怎么诊断,也没人知道怎么医治”。有的只是市民“超越医学的恐惧”,“满街的口罩”和脱销的“板蓝根冲剂”。
徐颂勤回忆,非典那阵“亲友都不敢同他吃饭”,好在所有医护人员抱成一团,所以不觉得孤独。不能回家的时候,医院亦提供集体宿舍,并备有充分的后勤防护物资,最大程度减轻医务工作者的隐忧。经历过非典,医护人员对生命有新认识,“原来也天天接触生命垂危的病人,像癌症病人。但从来没有想过,医护人员会因为医治非典而失去生命。”在2003年的非典中,香港有6位是医护人员殉职。
徐颂勤表示,当年每当从医院走过薄扶林道坟场时,都无比凄凉,“看到白骨就会惊慌”。非典后,香港对传染病防控有了新的经验。接触可能带有传染性的疾病时,也有了规范的流程。他感慨,自己是医生,没有能力记录下这一切,因此希望有人能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