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28日09:31|来源:法制日报|字号:
漫画/薛红伟
在广州,被称为“全国监督公车私用第一人”的区伯几乎家喻户晓。从2005年开始监督公车私用至今,他一直执著于探寻公车私用真相,也时常质疑官方的回应。与此同时,他前后五次因监督公车被打,母亲住处被撒冥币,电话骚扰和恐吓更如同家常便饭,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反区伯联盟”,不断爆料他骗取低保、有精神病史、曾坐过5年牢、背后有团队推手(10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在众多网友心目中,区伯近乎偏执的行为却俨然是公民意识的典范。在区伯事件的带动下,曾出现过影响一时的“随手解救公车”的监督公车私用浪潮,民间的监督力量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囿于多种原因,这种热情与行为,并没有如区伯那样持之以恒,这也再次让区伯“堂吉诃德”式的监督举止变得弥足珍贵与高大。
其实,在区伯成为孤胆英雄的背后,是公车私用的沉疴难以得到有效根治的弊端与问题。虽然不少地方也出台了诸多公车私用的管理办法和制度,有的地方推行如GPS定位等技术手段,但实事求是地讲,公车私用的现象并未得到足够的遏制。
正如区伯坦承的那样,“现在公车越来越不好分辨了,有的车牌看上去和私家车没什么差别,但我还是能看出来。”对执著于监督公车私用8年的区伯来讲,“我还是能看出来”固然可敬,但这也提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公车私用的监督难度也在递增。换句话说,避免区伯这样“一个人在战斗”的尴尬,关键还是要制度给力,公民监督公车私用的行为需要与制度无缝对接。
(责编:张婷)
监督,公车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