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旅游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洪希伯:难忘的甲午战争,被遗忘的甲午陆战【4】

2014-07-25 08:21:18|来源:海外网|字号:

洪希伯:难忘的甲午战争,被遗忘的甲午陆战

1890年山东淮军装备的法国120mm mle1878,在当时属于先进的火炮,汉族官僚在置办勇营武器时可谓费尽心力

洪希伯:难忘的甲午战争,被遗忘的甲午陆战

天津淮军操作克虏伯战车,只是没有系统的近代化,一两件较好的武器如同水滴落进沙漠,无法左右战局

清政府没有编订统一的步兵操典,即使编订操典,士兵们也无法学习应用。在近代史上,中国国内民众普遍赤贫、文化水平低下,未经扫盲几乎无法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这导致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短暂训练的新募清军不仅作战意志薄弱,战斗素养也极为低下。

左宝贵曾专门下发一整套“军规”,其麾下的奉军,军纪一时为人称道。但现在读来却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因为其中混杂了纪律要求、惩戒标准和命令等,恰体现了甲午战争中清军“半吊子近代化”的窘境。

指挥

日军的组织机构是典型的近代化作战系统。其军队具有完善的参谋部制度,依靠参谋来制定作战计划,军官与士官均出自正规的军事院校,各司其职地指挥军、师、旅、团等各级单位。

反观清军的指挥体系,描述起来就颇为纠结。首先是军官的编制问题——他们的官方编制与实际带兵职务几乎毫不相关——在东北统帅奉军的左宝贵,职务编制借用自广州高州镇;驻防直隶的淮军盛军统军统领卫汝贵,职务编制借用绿营甘肃宁夏镇。这倒不是因为军官见多识广南北通吃,而纯粹是因为勇营军官因为无法获得正式的“公务员”编制,只能借用已经烂掉的绿营编制,使之成为国家承认的正式军人,领取国家俸禄。

清军军官没有任何关于近代陆军指挥、作战的教育背景,仅仅靠内战中自学摸索、积累一些实战经验。但这不仅无法完全适应当时战争的需要,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忘却。而当时中国传统军官的选拔标准依然是射箭、举石锁、耍大刀。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甲午战争 清军 陆战 卫汝贵 速射武器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军装照(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云南篇 (高清)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创新|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