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旅游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7-25 08:21:18|来源:海外网|字号:
1895年8月至9月,大批清军战俘归国。盛军军械委员邱凤池在获释归国后,作出了极为详尽的述职报告。盛军所有的军械、弹药物资共曾收到两批,包括75mm克虏伯行营炮炮弹1200发、2磅小行营炮1200发、加特林机关炮炮弹50000发、各类步枪子弹50万发。到9月15日平壤激战为止,这些炮弹已经发放到各单位,库存仅剩余各类步枪子弹10万余发、克虏伯炮弹350发、2磅炮弹300发,加特林机关炮炮弹没有存余。看起来这些数字还算可观,但如果参考清军在朝鲜作战的消耗,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淮军的75mm炮兵部队,是李鸿章着力建设的近代化部队,但是炮兵部队对后勤依赖极大,没有炮弹的火炮只是笨重的大管子,一无所能还平添累赘。战斗中清军的弹药很快消耗殆尽,没有炮兵的火力支援,就难以击退日军源源不断的进攻
盛军在9月12日小战船桥里之后,只在15日进行了一天的平壤防御作战,期间消耗的子弹竟高达75万发。盛军从国内出发时每名士兵携带150发子弹,以5000人计算,到15日中午,盛军已经打完了全部的弹药基数75万发。邱凤池所储存的子弹总数只有50万发,不足以再补充一天所需的供应量。盛军炮弹则消耗了2800发余发(加特林机关炮属于速射武器,不在统计之列)。盛军装备各类火炮近20门,出发时每门火炮配发50发炮弹,加上邱凤池所保管的炮弹共计3400发,2800发的消耗量意味着到9月15日下午,除了库存的600多发炮弹外,各炮已经没有弹药。以盛军为例子,不难看出如果清军继续死守,恐怕次日的战斗结束前,清军就必然弹药耗尽了。
当时,清军军粮7000石囤积在义州无法转运。而防守平壤的清军则不得不在朝鲜就地筹措粮食。根据日军统计的战利品清单计算,9月15日大战当日,平壤军粮只有1600余石,约8万斤,仅能维持一周时间。如果算上平壤城中两万居民,只能维持三天左右。
![]() | ![]() |
甲午战争 清军 陆战 卫汝贵 速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