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星空戰士:韓媒稱中美印在湄公河地區市場爭奪激烈

2013年05月27日10:44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上月,儲油罐項目即將竣工,馬德島中部村庄的數百名村民發起抗議,要求獲取額外補償。中石油已同意提供更多資金修路和供應更多的電。

我國第四條能源進口戰略通道,中緬油氣管道預計將於月底全線貫通。中緬原油管道設計年輸原油2200萬噸,天然氣管道年輸天然氣120億立方米。屆時,海上進口原油和緬甸天然氣資源將繞過馬六甲海峽通過管道輸送到我國西南地區。對此,韓國最大的傳媒機構《中央日報》派記者走訪了緬甸中部城市曼德勒進行實地考察。

《中央日報》在報道中稱,中國、日本、美國、印度、泰國等國之間為搶佔湄公河地區的優勢地帶展開的市場爭奪戰非常激烈。報道特別提到了,連接曼德勒和中國昆明的3號國道上的天然氣 輸油管道,也就是中緬油氣管道的緬甸段。

韓媒口中的“長城輸油管”

《中央日報》的報道中引用當地人的話,稱這條從緬甸西部的皎漂港口連接至昆明的天然氣·輸油管為“長城輸油管”。

報道還分析了這條管道對中國的戰略意義,稱“通過中緬輸油管道,中國可以不通過實際上由美國控制的馬六甲海峽,直接引進中東和非洲的原油。”仰光經濟研究所博士桑德拉·奧(音)表示“在管道的緬甸起程地Kyauk Phyu地區,中國擁有20年使用權的港口正在建設中”,“通過這一港口,中國可以縮短1200公裡的原油輸送道路”。

中國約80%的原油進口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運進的,港口建成后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存度有望降低至3分之1。

《中央日報》的報道中還提到,中緬輸油管道對想要擺脫美國能源霸權的中國而言,是又一壯舉。在分析了中國在湄公河的能源戰略后,報道還借學者之口道出了湄公河地區對韓國所具有的戰略性意義。

有“湄公河傳教士”之稱韓國西江大學李先鎮教授認為,中國在湄公河地區的發展首先是為了“從政治上打破美國的包圍網。”從經濟上,是為了推進的“西部大開發”計劃。

李先鎮正教授分析稱,2001年911恐怖事件以后,美國疏忽了東南亞地區,日本也沒有給這一地區實質性的幫助,中國開始趁機深入該地區。中國幫助他們建設道路、修建文化中心,湄公河國家於是傾倒於中國的“微笑外交”。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中國顯示的出霸權化傾向,令氛圍發生了變化。“中國威脅論”也被迅速地提了出來。奧巴馬政府提出重返亞洲政策之后,很多人認為必須借助美國的力量來牽制中國。這一地區的國家開始實施與美國進行安保合作、和中國進行經濟合作的“走鋼絲戰略”。

在他看來“湄公河地區發展速度非常快,其政治、外交、經濟重要性也越來越大。湄公河環繞的中南半島作為連接中國和東南亞的廣域經濟開發區正在急速發展,韓國政府和企業也應該打開進軍這一地區的大門。”

在這一時機之下,韓國應該以“地區概念的大藍圖來進軍湄公河地區,應對緬甸進行投資並進軍中國西部市場,瞄准整個東南亞市場同時進軍柬埔寨。”他認為,韓國總統應該盡快訪問該地區並表示出投資、開發、合作等意向。

李教授還提醒說:“湄公河將會成為東亞政治、經濟方面的核心利害沖突地區,我們決不能忘記這一點。”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