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7日09:29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環球時報》報道說,劫船者的身份成謎。但是報道中有細節透露,船長曾告訴船主,船隻被掠之后停泊在椒島,而椒島確有朝鮮駐軍。 |
長期以來中國與朝鮮保持著一種神秘莫測的關系。在毛澤東-金日成時代,意識形態的親緣性使雙方有著特殊的需求,尚且可以理解。但是經過金正日時代中國面臨多次的尷尬局面之后,仍然保持這種神秘關系,幾乎是中國外交關系上的一顆定時炸彈。
在現代世界中,國家間的交往應是一種正常的外交關系,這乃是一個常識。日美之間有著安保條約,但是面對沖繩美軍問題時,日本政府也不敢造次,置當地民眾情緒於不顧。也就是說,首先應當是國家與國民的利益,其次才談得上外交結盟或者外交友好。當一個“友邦”不間斷地、持續地傷害自己的國家利益、國民利益的時候,連正常的外交關系都無從建設,談什麼結盟,談什麼利益共同體。
在改革開放的總方針之下,中國與世界多數國家之間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關系,其中包括迄今為止仍然名義上意識形態對峙的美國和歐洲諸國。這也是現代國際交往的常態,意識形態的差異不成為正常外交的障礙。
然而同樣地,意識形態類同也不應成為正常外交的障礙。且不論金正日時代利用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多方關系,給中國造成了多少被動的局面,金正恩上台之后的突然試驗核武器、發射導彈等等、朝韓關系緊張升級等等,何時顧忌和考慮過中國的外交立場?
中國政府負有保護中國公民、中國企業財產的責任,這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責任之一。政府的基本責任還包括了維護國家的尊嚴,維護國家的主權領土不受侵犯等等。在這次漁船被扣事件中,中國公民和企業的利益受到威脅,中國國家的形象受到侵害,漁船在中國水域受到侵犯,都直接地折損了中國政府在國家與世界中的形象和地位。
一種正常的國家交往形態,就必須要求道歉、賠償和保証不再侵犯等條件,否則,兩國之間就必須進入緊張狀態。緊張狀態,也是常態,就像中國與日本、菲律賓、越南諸國之間的狀態。要正常交往,就必須有威懾力量。
中國背負著與朝鮮關系的歷史包袱,或者有著不切實際的意識形態盟友心態,都將長期地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與國民利益。缺乏正常關系,未來那些在中朝邊境、海域從事商業活動的公民,依舊得不到平安。
(注:本文轉載自“連清川-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