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6日09:01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學者說,“印日都關注崛起的中國,印日雙方試圖建立非軍事水平的合作關系來應對中國的競爭”。 |
海外網6月6日電 中評社網站6月5日刊文稱,印度總理辛格5月27日訪問日本,這是繼2012年年底辛格訪問日本之后的又一次訪問。如此頻繁的訪問使得外界對於印日關系的火熱極為關注。
日本副首相兼財務、金融大臣麻生太郎5月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裡發表演講時稱:“印度與中國在陸地上接壤,日本與中國在海上相連,但我們在過去1500多年中,與中國的關系未曾有過極其圓滿的歷史。”麻生還就日本與印度是否應在安保和海洋領域加強關系稱,“自己的國家要由自己保護”。他還表示,日本與印度因哲學而相連,具有共同價值觀,是一種同盟國關系。
文章稱,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積極開展價值觀外交,構筑反華外交包圍圈的背景下,印度高層如此頻繁地訪問日本,這確實令中國不得不懷疑印日關系火熱的背后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戰略考量。
近年來,印度與日本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不斷深化,雙邊關系已經從單純的經貿合作拓展至政治外交、安全戰略等縱深領域。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在2011年11月訪問印度時表示,希望日印雙邊貿易在2014年達到250億美元。隨著《印日全面經濟伙伴協議》的生效(2011年8月1日生效),印度將在10年內逐漸取消90%日本進口商品的關稅,而日本也將取消97% 印度進口商品的關稅 ,印日雙邊貿易額將進一步擴大,這有利於進一步增強印日關系的發展動力。
文章指出,在政治交往領域,印日之間各級別官員交往的頻率顯著加快。這有兩方面的背景,一是日本加大了參與亞洲乃至世界事務的力度,致力於打造政治大國。在這種背景下,作為南亞霸主的印度自然成為日本外交的重點對象,何況日印在經濟、地區安全問題以及一些國際問題上享有共同利益。
二是,印度在經濟快速發展之后,加大了外交經濟的力度,大力開展全方位外交。日本作為亞洲經濟大國,自然是印度外交的重點。近年來,隨著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戰略壓迫感,印日高層更是加強交往,共同應對這一壓力。從目前印日首腦會晤的頻繁、外長、防長對話機制的建立來看,今后印日之間的政治外交交往將更加頻繁,雙方討論的話題不僅止於經濟,還將重點擴展至戰略安全、地區熱點、國際事務等戰略領域。而隨著印日在戰略領域合作的逐步深化,印日政治互信將逐步加深,政治外交關系也將更加成熟。
文章稱,由於印、日都是中國的鄰國,都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問題,因此,印日加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中國因素。日本近年來一直努力參與亞洲乃至全球的事務,努力擴大日本在亞洲乃至世界的政治影響力,為日本一直致力於的“自由繁榮之弧”政治大國夢做鋪墊。然而,在中國政治影響力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日本的政治大國夢正在一步步被擠壓,日本的危機感、挫敗感自然產生。
文章指出,更為重要的是,雖然中國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口號,但日本仍然懷疑中國崛起的真實意圖。尤其是在中國在南海及釣魚島爭端中所表現出的強硬態度,更加使得日本焦慮不安。因此,安倍晉三上台后,大力推行包圍中國的外交政策,到處拉幫結派,從外交上圍堵中國,安倍的這種做法被形象地稱為“焦慮外交”。
近年來,印度罕見地積極參與亞洲事務,比如東亞峰會等。印度的舉動反映出印度希望通過擴大參與地區、全球事務的力度來擴大印度的政治影響力,為印度的大國夢做鋪墊。然而,中國的崛起使得印度也感受到了強烈的挫敗感。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在全球,中國都被認為是一個大國,而印度則被認為是南亞大國。
文章認為,另一方面,印度與中國相鄰。中國崛起意圖的不明朗以及中印戰略利益區的重疊必然使得印度的擔憂進一步加劇。中國在南海、釣魚島爭端中的強硬表現不僅讓印度震驚,更讓印度擔憂中印懸而未決的邊界問題的走向。
文章說,因此,印日在戰略上尋求合作,共同應對中國崛起帶來的壓力也就不足為其了。正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研究員S.納拉揚所說:“印日都關注崛起的中國,這是印日加強戰略合作的動力。印日之間新型成熟關系是很明顯的,雙方試圖建立非軍事水平的合作關系來應對中國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