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6日11:24來源:中評社字號:
摘要:至於如何理解這種“全方位”,恐怕需要一些“逆向思維”:前置的不是中國外交“可以干什麼”,而是中國外交“不准干什麼”。這即是說,在亮明外交底線和堅持外交原則的基礎上,中國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國際事務中。 |
因此,有關“中美兩國在拉美展開爭奪”的立論恐難站住腳。在“全方位外交”下,中國更加追求合作與競爭並重。近年來,中國與拉美的貿易增長快速,中國希望在拉美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十分必要,但並不針對第三國尋求自己的利益,相反一直避免與大國對抗,特別是與美國對抗——最近幾年,中美兩國曾就拉美事務進行過多次磋商,以尋求合作的可能。
“全方位外交”這種更加追求“平衡處理”的特質,從外界解讀習近平、李克強出訪時屢屢提及“東西平衡”、“遠近平衡”也能看出一二。過去,中國外交可能更加追求韜光養晦,時常被外界指“被動應付居多”,而現在新的格局漸次鋪開,外交的主動性和平衡性越發明顯——注重將溝通放在摩擦之前,主動培育利益共同點,降低危機和誤會發生的可能。仍舊以習近平這次出訪為例,輿論在解讀緊承拉美之行的“習奧庄園會晤”時,對這種安排的多有褒獎:一是比較自然地平衡了美方可能出現的不滿心理,有助於化解“中國對美國后花園的覬覦”的誤解﹔二是“庄園會晤”這種打破常規的外交方式,更能體現中美外交的靈活性,有助於兩國關系的再定義。
當然,新時期的中國外交在追求“全方位”的同時,也絕非沒有“針對性”。在近期頻繁的外交往來中,鮮見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的身影。這些國家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並且暫時沒有表現出和平解決的意願,即為前文所說的觸及中國外交底線的行為,是中國外交不准為的地方,冷處理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由此觀之,在以習近平和李克強出訪為典型代表的中國新領導層第一波外交發力中,追求“全方位”成為最大亮點,這既源於新領導層的性格特征,更源於日益發展之中國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