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王聃:反思棄考,反思遠離高考的人 

2013年06月07日08:35來源:瀟湘晨報字號:

摘要:那些放棄高考者將擁有怎樣的未來人生?此刻難於想象,但觀察別樣的遠離高考現象,值得思考的是高考對於社會的功用。

作為公共的大事件,在今天,大概沒有什麼能回避高考的存在,就連這樣一個小小的欄目也不例外。但今天,我不想再去說其他,隻想關注缺席這場全社會大考的人。譬如,有消息稱今年是我國高考人數連續第五年下降,而歷年棄考人數更是數以百萬計。

在熙熙攘攘的高考季中,這會是一則不怎麼受關注的“小新聞”,卻是不能被忽視的遺憾。顯然,無論是棄考還是高考人數遞減,它都有著復雜的社會成因。高考正在成為大眾教育的方式,且現實投入與產出是不成物質正比的,這讓許多農村家庭選擇了放棄。另一方面,是愈加多的人不需要高考就可實現向上流動,好比出國留學正在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

那些放棄高考者將擁有怎樣的未來人生?此刻難於想象,但觀察別樣的遠離高考現象,值得思考的是高考對於社會的功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高考既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在致力打造一個知識中國,這一點已無可置疑。在此之后,盡管也有爭議與指摘,但高考還是打破社會固化、實現階層正常流動的“最不壞”制度。時至今日,它也仍為不少貧寒子弟向上流動的必經渠道。

這恰是當下高考五味雜陳的表情所在。如果說,絕大多數人已經適應了大學對“現代人”的必需意義,那麼他同樣不得不接受的,是高考對個體命運改變的功能正在弱化。我們總習慣於說教育是最偉大的平等工具,也曾經熱情贊美過高考,但如何來給今天的高考下一個定義?社會將一個個孩子交給高考,它又將還給世界怎樣的“新青年”?回答這樣的問題是令人糾結的,這也未嘗不是一些學生與家庭選擇遠離高考的深層緣由。

我無意去將高考說得過於沉重,它需要的只是一些深度的修復與糾偏。但較之個體,高考永遠是人生中無法被替代的一部分。正因為如此,在今天我仍然要祝福,祝福所有走進考場的年輕面孔,祝願你們從容不迫與正常發揮。這是你們中學時光的終結,而社會有理由為你們創造更多可自由跳躍的土壤與時光。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