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關東客:中國游客何時不再是“會走路的錢包”?

2013年06月09日08:22來源:紅網字號:

摘要:對於中國游客,不少國家其實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中國游客錢包裡的錢,恨的是中國游客的低素質。

如今,在美國商家眼裡,中國游客是最受歡迎的,他們懷揣鼓鼓的錢包不遠萬裡來到美國慷慨解囊消費。據美國旅游業官方最新數據,中國游客在美人均消費達7000美元,在所有海外游客中排名第一.美國旅游協會主席羅杰?道稱,中國游客是“會走路的錢包”,每個人最后都是拉著裝滿美國貨的行李箱回中國。(6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歐洲人說,謝謝中國。美國人說,中國游客是“會走路的錢包”。盡管說法不同,但面對這些“會走路的錢包”,沒有哪一個國家或者商家會搖頭說不。因為隻有這些“會走路的錢包”來了,他們的錢包才會鼓起來。根據全球最大退稅機構GlobalBlue2012年全球旅游者消費數據,2012年中國游客海外消費額仍然蟬聯全球第一,且拉大了與第二名的差距,佔全球游客海外消費比例的24%,比2011年上升4%。這些可都是“會走路的錢包”們的功勞。

無論是在歐洲的瘋狂掃街,還是在美洲的慷慨解囊,中國“會走路的錢包”們犧牲了自己的財富,繁榮了世界的旅游經濟,這是怎樣的一種國際主義精神啊?“會走路的錢包”實際有兩層含義:一是說明中國游客有錢而且敢花錢。另一方面則說明中國游客的來去匆匆。這些“會走路的錢包”絕不會像外國人那樣在沙灘上躺一個禮拜。

對於中國游客,不少國家其實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中國游客錢包裡的錢,恨的是中國游客的低素質。一方面,中國游客的到來給當地帶來了強大的消費能力,刺激了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中國游客的大吵大鬧、隨地吐痰、亂刻亂畫影響了當地旅游市場的安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走路的錢包”這個定位其實是帶有貶義的,因為人家海外只是看中了你的錢包角色,而忽視了你的游客角色。

中國游客成為“會走路的錢包”,當然說明了國人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成為“會走路的錢包”的並非隻有中國游客。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人就是“會走路的錢包”。當時日本人瘋狂地追隨海外奢侈品,米蘭、倫敦和紐約的奢侈品商店裡到處都是富得流油的日本人,挑選著最昂貴的商品。而今天的日本游客已經告別了這種集體無意識,旅游消費回歸了理性。繞有意味的是,我們的瘋狂才剛剛開始。

旅游是一種休閑文化,而非掃街購物。然而,我們卻不得不面對“會走路的錢包”這樣一個非常滑稽但很形象的角色。在外國人眼裡,中國游客是“會走路的錢包”,可在我們自己人看來,何嘗不是“會走路的錢包”呢?當旅游成為單純的購物,抑或是一種炫耀,這其實是對旅游本意的偏離。財富的增長並不會帶來素質的必然提升,中國游客的瘋狂掃街,大把花錢,其實就是典型的“暴發戶”形象。我們所謂的中產階級其實不過是剛剛脫貧致富的勞苦大眾。不知道那些在海外自以為是“大爺”的中國游客,知道自己原來只是“會走路的錢包”,那種幸福感與滿足感還能留下多少?

“會走路的錢包”絕非贊美,而是充滿了鄙夷。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