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高波:讓干淨干事伴隨官員職業生涯

2013年06月13日10:32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將曾被稱為“中國高鐵之父”的劉志軍送上審判席,除了彰顯法紀威嚴之外,還有三大破舊立新的“溢出”效應。

近日,媒體輿論聚焦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的庭審現場。對於這起被外界視為中央“打老虎”的大案,公訴機關曾在起訴書中連用“四個特別”直陳其情節及后果之嚴重。筆者認為,將曾被稱為“中國高鐵之父”的劉志軍送上審判席,除了彰顯法紀威嚴之外,還有三大破舊立新的“溢出”效應。

第一,破除“能干能貪”的能人文化,提升發展廉潔度。劉志軍可謂是典型的“能吏”,他曾把“犧牲一代人,實現大跨越”挂在嘴邊,數年間融合西方高鐵強國技術並趕超了其近半個世紀的先發優勢,讓一度羸弱的“鐵老大”在高鐵加速度中成為“明星部委”,甚至奧巴馬也以中國高鐵為例喚起美國人的“危機感”。然而,盡管2010年被視為“高鐵年”、人們戲稱劉志軍為“劉跨越”,但司法機關追繳的8億多元涉案贓款和370余套房產表明,其在背地裡將“干事不干淨,干淨不干事”演繹到何等驚人之程度。換言之,靠貪賄支撐的高鐵速度靠不住,靠腐敗維系的跨越成果保不住。解決中國的改革發展問題,必須讓科學發展與“廉潔發展”相依存,讓“干淨干事”與官員職業生涯相伴隨,而絕不能與“能干能貪”畫等號。

第二,破除監管失位的特權領地,保障國民幸福指數。劉志軍2011年落馬后,“7·23”動車事故、鐵道部被撤等相繼發生,鐵路壟斷之患和特權改革之難引人唏噓。有人說,三聚氰胺事件舉國震驚,而動車事故舉國震怒。因為在網絡社群間彌散的無助無奈、無法釋懷和無安全感,觸發了“中產之怒”這一最嚴重的“次生災害”。人們憤懣的是壟斷和特權之害,是高鐵“工程上馬,群官落馬”背后的貪賄黑洞,以及對基於生命安全的國民幸福感的深度焦慮。劉志軍2003年任鐵道部長后拒絕打破壟斷,導致“計劃經濟的最后堡壘”的改革議題屢被擱置,而且形成了“拾高鐵一粟,可一朝暴富”的潛規則和利益共同體。如5家涉案央企以串標、圍標、回扣等方式承攬高鐵項目,曾被國資委明文要求自查整改。其實,“打虎”為治標之舉,鏟除“養虎”的特權領地才是治本之策。

第三,破除權力勾結資本的權貴幻夢,增加執政安全感。時下最流行的官場小說,或許都難以描摹出劉志軍與商人丁書苗打造“黑金政治”的內幕。劉志軍撥弄高鐵輪盤的建設史,正是丁書苗從農婦到數十億身家的暴發史。而劉志軍幫助丁書苗做大做強企業,很大程度上是為自己的仕途打造“經濟基礎”,以備需要之時用金錢鋪路。值得關注的是,其讓丁書苗“撈”落馬下屬何洪達一人就花費近五千萬元,所累積形成的資本實力和政治干涉力可見一斑。所幸的是,就今日審判席上的劉志軍而言,其個人政治野心已宣告徹底幻滅。而對整個執政體系和干部隊伍來說,防止“權力勾結資本,資本配置權力”才是真正的考驗,更是建設廉潔政治、維護執政安全的百年大計。

(作者是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分享到:

(責編: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