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4日10:32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此舉意味著俄羅斯的石油供應進一步從歐洲轉向亞洲、轉向中國,有助於進一步鞏固中俄兩國的政治、經濟關系,也有助於俄羅斯挺過當前的經濟衰退。 |
中國擁有俄羅斯想要的:大把美元。俄羅斯也有中國想要的:石油和天然氣。於是,6月20日俄羅斯石油公司與中石油簽署了一份超大規模的對華長期供應石油協議,該協議價值超過2700億美元,每年對華出口4600萬噸石油,相當於2012年中國進口量的近六分之一。
此舉意味著俄羅斯的石油供應進一步從歐洲轉向亞洲、轉向中國,有助於進一步鞏固中俄兩國的政治、經濟關系,也有助於俄羅斯挺過當前的經濟衰退。
一些業界人士稱,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過去一直是以戰略和武器交易為主,但是,隨著中國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中俄正在建立日益緊密的能源供需關系。鑒於中俄之間的歷史和地理上的特殊關系,此次雙方簽署這份超級“大單”,體現了雙方在石油和能源上的“聯姻”,可謂是“天作之合”。
不過,這種評價似乎有些偏頗。國與國之間的雙邊交易總在發生。中俄石油交易的不同點在於,沒有人試圖將其包裝為政治或外交事件。這是一筆以一種大宗商品換取另一種大宗商品的沒有花招的交易。
中俄圍繞石油供應的談判或執行,向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雙方石油供應談判從2006年就已開始,但一直未取得多少進展。當時,俄中簽署了每年向中方供應6000萬噸石油協議,但由於雙方未能解決價格分歧,導致最終合約拖了若干年也未解決。中國在國內能源戰略中已經確定了要增大石油需求比例,這使得中國對俄寄予厚望的能源供應受到挫折。
尤其是現在,居高不下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使俄羅斯在國際能源領域的地位日趨提高。俄羅斯的油氣資源,已成為對其他國家施加影響和壓力的重要工具和武器。由於國內石油需求增大,中國目前正尋求從俄羅斯獲取更多能源供應。在這種形勢下,中國未來有可能因為能源而受到俄羅斯的制約。
一個明顯的例証是,當中俄能源合作遇到麻煩時,俄羅斯往往拉攏日本、韓國,給中方施加壓力。2011年8月,俄羅斯政府借朝鮮前領導人金正日訪俄時,就鋪設連接俄羅斯和朝鮮、韓國的輸氣管道事宜進行討論,並達成協議,同意俄羅斯輸氣管道經過朝鮮,將天然氣輸送到韓國。雖然此事后成為外交界的笑話,但俄羅斯仍要這樣做,其用心讓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