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馬光遠:銀行“錢荒”會引發金融危機嗎?

2013年06月24日16:09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顯而易見的是,這種“逼宮式”的分析並沒有抓住問題的要害。面對中國銀行業的“錢荒”,央行要不要釋放流動性救市的關鍵是首先搞清楚“錢荒”的原因,是流動性真正不足,還是商業銀行自己“干了壞事”?

我同意很多人的說法:6月20日注定要成為中國銀行業發展歷史上裡程碑意義的一天:這一天,被視為流動性風向標的上海銀行間隔夜利率歷史上首次超過10%,報13.4440%,飆升578.40個基點﹔ 1周利率亦首次突破10%,大漲近300個基點,達到11.0040%。盡管在6月21日,這兩個數字都大幅下降,但由此引發的中國銀行業出現“錢荒”的震蕩波卻並未消退。

事實上,中國銀行間市場資金短缺已經持續了兩周之久,以前很少超過3%的隔夜拆借利率,6月初以來一直維持在5%左右的水平,隨后分別在6月7日和8日飆升至8.2940和9.5810的高位,在經歷短期回調之后,終於在6月20日沖上了13.444%的被稱之為“爆表”的水平。根據業界的說法,每年年中或者季末,為應對監管層的監管要求,銀行都會出現暫時的資金緊張,但在以前的年份,央行為了緩解流動性,會配合商業銀行增加貨幣供應,但在今年資金緊張的時候,央行不僅沒有施以援手,反而一方面一再強調貨幣政策的“穩健”,另一方面在資金緊張的同時,繼續發行央票,在市場“抽血”。很顯然,這是比“錢荒”更令各個銀行恐懼的舉動。

對於央行的舉動,市場充滿了抱怨和不解,筆者關注到,各大投行都在渲染中國銀行的“錢荒”事件,以致於謠言和小道消息滿天飛,繼之前傳出的光大和興業銀行出現資金違約的傳言之后,市場上盛傳作為主要資金拆借來源的四大行之一中國銀行也出現了30分鐘違約,引發了市場更大的恐慌。很多評論者認為,降低中國銀行業的資金杠杆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努力是對的,但不能一劑猛藥把銀行給藥死。在資金普遍緊張的情況下,央行應該釋放流動性救市而不是聽之任之。瑞銀証券在給客戶的郵件中寫道,若央行還不救市,最緊張的時候還沒有到來,會看見更高的利率,一直持續到7月初,最終導致的結果,一是最先爆倉的是部分基金公司的短期貨幣市場產品﹔二是很快傳導至票據市場,利率飆升,影響實體經濟﹔三是影響企業融資成本,給經濟增長帶來重重一擊。

顯而易見的是,這種“逼宮式”的分析並沒有抓住問題的要害。面對中國銀行業的“錢荒”,央行要不要釋放流動性救市的關鍵是首先搞清楚“錢荒”的原因,是流動性真正不足,還是商業銀行自己“干了壞事”?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今年年初廣義貨幣供應增速目標是13%,而截至5月末,我國M2余額是104.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8%,與此同時,前5個月社會融資規模也高達9.11萬億元,同比增加了3.12萬億元。總體貨幣供應並沒有人為收緊,將“錢荒”的責任推給央行,顯然找錯了對象。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