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王元豐:經濟高增長不是社會常態

2013年06月26日08:34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肯定有很多人不贊同這種觀點,相信以“制造業數位化”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終將來臨。但科技創新真能給人類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嗎?科技創新最重要的是科技人才,尤其是那種能夠帶來革命性突破的天才。

在2008年由金融危機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后,世界主要經濟體為防止衰退,都採取刺激措施。但到了2010年,當世界經濟並沒有開始復蘇時,歐洲和美國對於如何擺脫經濟危機,走上不同道路。奧巴馬政府選擇進一步使用擴張性財政政策,開始第二輪經濟刺激﹔與此對應,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堅持選擇財政緊縮政策。

目前來看,可以說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都沒有取得理想效果。美國經濟處於緩慢增長中,英國的表現還不如美國,仍在衰退的邊緣掙扎。那麼,人類在追求經濟增長方面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如果說是金融危機引發世界經濟危機,那麼2008年到現在經過政府和金融部門的努力,金融系統已趨於穩定,華爾街又開始盈利,經濟為什麼還增長緩慢呢?一些人給出了新的解釋,他們提出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乏力不僅是金融危機的后果,而且從根本上反映了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長期停滯。

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戈登在這方面思考得更為深入。他提出工業革命之后250年的技術高速進步,有可能會被証明是人類歷史上停滯規則的一個例外。他認為,技術進步的速度已急劇放緩,因此生活標准的提升(至少在發達國家)即將減速。戈登的觀點很明確:盡管世界各國拼命要將經濟恢復到2008年經濟危機前的高增長水平,但高增長並不是人類社會的常態。

肯定有很多人不贊同這種觀點,相信以“制造業數位化”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終將來臨。但科技創新真能給人類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嗎?科技創新最重要的是科技人才,尤其是那種能夠帶來革命性突破的天才。然而,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家基思·西蒙頓指出,人類將永遠不可能產生像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那樣的科學天才﹔人類已發現所有最基本的自然規律,任何新的工作隻不過是往知識庫中增加知識。

我是做工程科技研究的教授,但對科技解決人類問題不抱很高的期望。我曾說過,發展與科技的關系,就像一個飲食無度、生活不健康的病人與醫藥。如果人類不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無論用多麼先進的醫療技術和藥物,都不可能治愈疾病。科技創新僅僅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手段,解決人類問題,社會必須進行深刻的思想革命,改變片面追求物質發展的短視行為,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英國上議院議員、英國華威大學政治經濟學名譽教授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曾撰文稱,“資本主義精神”進入人類歷史的時間並不久遠。在此之前,一個人畢生致力於獲取金錢並不會受到人們的推崇,食利者(以錢生錢)是對上帝的不敬。只是到了十八世紀,貪婪才受到道德上的尊敬。

西方社會經過兩百余年的發展,人民生活富裕,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但人口出現老齡化,民眾勞動創造熱情大大降低。在此前提下,仍像過去那樣對物質有很大需求恐怕很難。而從資源環境的角度看,人類的需求與索取早已超過地球承載能力。▲(作者王元豐是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