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唐辛子:中國人說話的聲音為何比日本人大

2013年06月27日15:04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所以”我說:“學習語言最重要的一個目的,是為了互相理解。而理解的前提是交流,交流的前提,則是必須懂得對方的語言。”

除了在一所學校教中文外,每個周末我還去區裡的文化中心教中文。與學校的學生不同,周末來學中文的,以公司職員居多。並按水平高低分為二個班:入門班和初級班。

入門班上,首先談到中文發音的四聲。我問日本人:“你們到了中國,是不是覺得中國很吵,一點兒比不上日本的安靜?”日本人都回答說“是的。”我說:“這就是了。許多日本人,到了中國,都認為中國人說話很大聲,有些人聲音大得甚至跟吵架一樣。於是,這些去過中國的日本人,回到日本就說:中國人一個個說話都好大聲音,非常沒禮貌。”


  我說:“這樣的認識,不一定是正確的。中國人說話的聲音,之所以比日本人大,原因之一是因為中文的發音系統與日文不同。日文的發音是平的,沒有高低起伏,所以,日本人說話,會給人感覺特別安靜、特別淡定。但中文發音跟日文不同,中文有一、二、三、四高低起伏各不相同的四聲,所以中國人說一句話,這一句話中的發音都會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換句話說,如果將語言按性格分類的話,那麼日文屬於安靜型,而中文屬於熱情型。將這個語言發音系統放大來看,甚至可以看到每個民族不同的民族特性,例如日本的發音系統,令日本人的表達方式顯得安靜、平穩、理性﹔而中國人的發音系統,令中國人的表達方式顯得熱情、洋溢、感性。”


  初級班的人,都已經有了一定的中文基礎。第一堂課上,先進行復習,跟上課的日本人講解中文動詞的使用方法。並將中文動詞和日文動詞的使用方法做了比較。


  例如:中文說“喝茶”。“喝”是個動詞,“茶”是“喝”的對象與目的。從“喝茶”這二個字,可以看出:中文的動詞在前,對象與目的在后---將這個簡單的中文語法放大來看,也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民性:中國人想做一件事,就會馬上開始行動,而對象與目的,則通常是在行動之后才產生的。這樣的好處是:動作敏捷、效率性和靈活性。壞處是:靈活性容易導致朝令夕改,讓制定的規矩形同虛設。


  而“喝茶”變成日文,則成了「お茶を飲む」。這兒我們可以看到日文和中文完全是相反的:對象與目的在前面,而動詞到了后面----將這個簡單的日文語法放大來看,也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民性:日本人想做一件事,會先首先定下對象目標,定計劃,然后等對象和目標瞄准好了,計劃也定好了,再開始行動。這樣的好處是:遵循制度,有章可循,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下去就會邁向成功。壞處是:行動總是慢半拍,且過於死板,缺乏應變性,遇到突發事件,若找不到可以參考的先例,或者沒有事前防患未然的對策准備,就容易陷入束手無策的混亂境地。


  “所以”我說:“學習語言最重要的一個目的,是為了互相理解。而理解的前提是交流,交流的前提,則是必須懂得對方的語言。”


  記得我曾對我家小學生說:希望她學好英文。但學好英文的目的,不是為了找份好工作,而是為了能觸摸到另一語系的人們的思維方式。我相信民族與民族之間,不會有誰比誰更高貴優秀,也不會有誰比誰又更低賤劣等,有的只是各與各的不同而已。而學好一門語言,無疑是了解並理解這種不同的最好的一種方式。

(注:本文轉載自“唐辛子--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