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黃果:將閱讀經典當做一種生活方式

2013年07月01日08:51來源:紅網字號:

摘要:人均閱讀量都如此難以上台面,其中能有多少是經典著作就更是可想而知了。互聯網時代,海量的資訊信息呈幾何式傳播,並通過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終端設備呈現,隨時隨地都能看書,閱讀的確是方便了。

近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發起的一項“死活讀不下去前10名圖書”調查引發熱議。在這項3000多名網友參與的調查中,《紅樓夢》高居榜首,成為“最難讀”之書。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也盡數在列,此外還有《百年孤獨》、《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瓦爾登湖》等外國名著上榜。有專家認為,碎片化的生活使得人們難以靜下來讀書,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張放昨日則將之歸咎於“浮躁越來越盛,文化的體會越來越淺”。(6月28日《天府早報》)

“死活讀不下去”可見其實踐過程之痛苦。別說那些含混晦澀,各大書市難覓蹤影的“大部頭”經典著作,就算讓現在的人晒一晒每年自己讀過幾本書,恐怕都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話題。每年讀書日,中國人閱讀狀況堪憂的問題總會成為一個熱議話題。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而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1本都不到。

人均閱讀量都如此難以上台面,其中能有多少是經典著作就更是可想而知了。互聯網時代,海量的資訊信息呈幾何式傳播,並通過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終端設備呈現,隨時隨地都能看書,閱讀的確是方便了。但與此同時,互聯網語境下的閱讀必然是碎片化閱讀的方式,而傳播的資訊信息也以適合廣泛傳播的淺顯易懂的內容為主,這解釋了為何經典著作在碎片化閱讀時代、淺閱讀時代“不受待見”的原因。

此外,碎片化閱讀更多解釋了為什麼現在的人讀書少,而國民普遍浮躁、功利化的閱讀風氣才是經典少有人問津,一說起經典著作就讓人望而卻步的根本原因。與“死活讀不下去的前10名圖書”相對應的是,各大暢銷圖書的榜單上,無一例外都是成功學、厚黑學等著作的傲視群雄。走進書市、圖書館,《紅樓夢》等經典名著要不就是覓而不得,要不就是躺在某個犄角旮旯裡布滿灰塵、無人問津。對於許多人來說,某本書值不值得讀,就看對自己“有用”還是“無用”。而讀經典著作,是能幫助升職加薪,還是能幫助屌絲逆襲?顯然,既費時間又費腦筋的經典著作,並不在“有用”之書的行列,還不如街市上“速成”的《如來神掌》受青睞。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們不光要讀書,更要讀好書。如果非要從價值角度上來分析,閱讀經典名著到底有什麼用?可用易中天的話來回答,今天我們讀經典的原因在於:從經典中,讀人,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這些看似宏大的命題超越了狹隘的世俗成功,讓人停下腳步來反思:我是怎樣一個人,從哪裡來該往哪裡去,我們該怎麼生活在一起。從個體角度上來說,經典著作能涵養人的氣質、品性,告別粗陋、淺薄。對於一個號稱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家來說,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無疑是那些跨越時代,歷久彌新的的名家經典著名。

越是浮躁、焦慮,就越是需要去重讀經典。讀書本不應停留在“有用”或“無用”的層面上,我們能不能將讀書,讀經典名著作為像吃飯睡覺一樣每天必須的事情,將讀經典名著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國家與社會有責任與義務,盡可能去為國民創造一個理想的閱讀經典的環境和氛圍。

文/黃果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