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邱林:中韓能發展成為同盟關系嗎?

2013年07月01日16:29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當朴槿惠訪華時,朝鮮將是看不見的第三者。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劍拔弩張之后,朝鮮方面近來頻頻展現對話姿態,這使得朴瑾惠此次訪華氛圍相對輕鬆。

聯系到韓國總統朴槿惠6月27日至30日率“史上最大規模”代表團訪華,受到中國“史上最高規格禮遇”接待著這件事,韓國人舉著放大鏡觀察評估她訪華可能帶來的成果。韓國部分媒體甚至出現了關於中韓將發展成為同盟關系的可能。

韓國《中央日報》28日發表的評論稱,朴槿惠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7至28日接觸的時間長達7小時25分鐘,接近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庄園會談”的時間長度。中韓建交21年來,第一次迎來從“經熱政冷”走向“經熱政熱”的新起點,該評論甚至以“同盟”預測兩國未來。

在韓國人看來,通過“習朴會”,中國准備使其在朝鮮半島上的政策從面向朝鮮轉向韓國,並且把韓國做為中國在該地區的主要伙伴。不過,這些人將中韓發展為同盟關系的設想是建立在非常不穩固的基礎之上的。

當朴槿惠訪華時,朝鮮將是看不見的第三者。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劍拔弩張之后,朝鮮方面近來頻頻展現對話姿態,這使得朴瑾惠此次訪華氛圍相對輕鬆。

眾所周知,朝鮮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最親密的盟國,只是20多年前,中韓建交后,中朝關系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朝鮮近年來不斷進行核試驗或發射導彈,令中國十分尷尬,迫使中國對朝鮮採取了一些制裁措施。例如停止向朝鮮供應石油,中國銀行暫停與朝鮮外貿銀行的交易。

但這並不能說明什麼。中國所做的這一切,與其說是不希望由於對朝施加太多壓力而使該國變得不穩定,甚至崩潰,還不如說是中國在朝鮮半島保持一種戰略平衡。雖然最近一年,中國領導層對朝鮮的態度有所改變,而中韓關系近來發展得很順利,然而,這不等於中國就會放棄朝鮮,將中韓關系提升到同盟關系的地步。

中國是一個大國,其對外政策不是基於感情和短暫的見機行事的態度,而是基於長期的政治打算。如果客觀地評估中國的國家利益,那麼,要使中韓關系發展到同盟關系的可能性並不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與韓國的戰略合作,除了在經濟領域外,在政治、軍事等領域,發展更高一層的關系,將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

第一個限制來源於中國的戰略利益。朝鮮是中國的東北方向的戰略屏障。中國需要這個重要的戰略屏障,不可能為了發展與韓國之間關系而完全拋棄戰略屏障。在戰爭的關鍵時刻,中國仍然會站在朝鮮一邊,守衛自己的戰略屏障。

第二個限制來源於韓美關系。由於美國與韓國是軍事同盟關系,隻要韓國一天駐有美軍,一天存在著美國軍事基地,韓國就是美國對付中國的工具。在中美競爭中,韓國客觀上充當著美國制約中國的馬前卒。

有一個現象值得一提,60多年前的朝鮮半島戰爭結束后,美軍的任務似乎已經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韓國人經常舉行示威游行,要求美軍離開韓國。近兩年,由於朝鮮進行核試驗等因素,韓國對朝鮮的反感情緒在逐漸加深,反美的強度卻明顯地降低了。

當然,中國對朝鮮的行為不滿,並不意味著中國准備放任朝鮮接受命運的擺布,時不時會敲擊一下朝鮮。換個角度看,朝鮮做為緩沖區的存在,符合中國的利益。所以,設想中國繼續奉行旨在保存兩個朝鮮國家的政策,即在中朝、中韓之間有搖擺不定的情況,但這畢竟是符合實際需要的。

這並不是說,韓國沒有同中國保持睦鄰關系的機會。由於中國的崛起,韓國也開始感到了壓力,特別是韓國的經濟以外向型為主導,在經濟上依賴中國非常嚴重。韓方似乎想改變過去對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因而在中國與美國之間“兩面下注”,從而為韓國謀取最大的利益。

對於中國來說,韓國仍然是其主要競爭者,某些方面甚至是中國的對手。隻有在美韓國盟破裂和美軍撤離韓國的情況下,才能改變這一情況,但是這兩種狀況都是不可能發生的。由於韓國仰仗美國,並與美國結成軍事同盟,韓國現在或將來都很難成為中國可以信賴的伙伴,更難發展成為同盟關系。

(注:本文轉載自“邱林--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