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美媒:中國學生如何看待美國歷史?

2013年07月08日13:43來源:參考消息網字號:

摘要:美國人民大多認為反戰的抗議者不愛國,甚至是叛國,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你足夠愛國,你就應當相信你的祖國,相信它在做的一切


《來自中國的教訓》一書封面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道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7月2日刊登題為《中國學生如何看待美國歷史?》的文章稱,白人男性的特權,對美洲原住民的種族滅絕、奴役和之后的種族壓迫,剝削移民和勞工,壓制婦女和同性戀,還有環境破壞……從后現代視角講解美國文化史大概不是激發對美國正面感情的明顯方式,但這恰恰是富布萊特學者埃米·韋貝爾在中國第一年做的事情。

  韋貝爾解釋說:“我們去中國不是為了美化美國,而是分享在教室裡人人都可以無所畏懼地審視歷史是什麼感覺。”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身為紐約州立大學藝術史教授的韋貝爾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從內戰到一戰期間的美國文化,以及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她的新書《來自中國的教訓:世界最重要的新興一代如何看待美國》記錄了她在課堂內外的經歷,這本書以學生自己的話體現他們如何努力理解美國悲劇而又卓越的過去,並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思索自己國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文章說,在這本書裡,某些最深刻的“教訓”來自韋貝爾的學生,他們使教授(和讀者)從新的角度看待美國歷史。比如,在分析弗雷德裡克·道格拉斯(美國19世紀著名黑人領袖,他的三部自傳是美國黑人文學的開山之作)自傳時,很多學生都認為,一個人如果失去來自家族和地域的身份,那麼這個人就不可能完整。一名學生用英語寫道,把一個奴隸孩子與其家人分開“比種族隔離甚至種族滅絕更嚴重,因為這使文化上的聯系、也就是思想上的精華無法灌輸給新的一代”。韋貝爾春節期間去一個村子參觀過家族祠堂后才意識到,她的學生們對於道格拉斯有多深的同情,后者從沒有機會了解自己的祖屋在哪裡。

  文章稱,有關美越沖突以及反戰運動的課對學生們構成了挑戰。他們往往以為民主會導致“良善的”政策結果。當實際並非如此時,他們表示難以理解。一名學生的書面回答以深刻的見解抓住那個時代的復雜性:美國人民大多認為反戰的抗議者不愛國,甚至是叛國,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你足夠愛國,你就應當相信你的祖國,相信它在做的一切……但是,在反戰抗議者看來,愛國主義意味著為國家的利益而戰,為正義而戰。他們看到在越戰中的損失,希望結束這一切。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更理性的愛國主義。

  文章指出,這種對愛國主義更微妙的認識——在中國的背景下歷來罕見,今天仍然引發激烈爭議——開始漸漸空間如今提供了一個交談和交流的平台,與韋貝爾教授的課堂有幾分相似。律師袁裕來最近在新浪微博說:“有網友責問我,你怎麼總是在批評中國政府和社會,卻從來不批評美國,難道美國真的那麼完美?答:美國是否完美,我不知道,我是中國公民,隻有批評中國政府和社會的責任,這種批評基於對祖國的深刻的愛。我不是央視和環球時報,我對美國沒有這樣的愛,也沒有批評美國的責任。”

  文章認為,網絡不能代替面對面的接觸。讀過《來自中國的教訓》之后,讀者認識到富布萊特這類國際交流項目的價值。在推出這項以自己命名的獎學金時,威廉·富布萊特參議員提出,定期的持續的思想交流將“不斷地使人類變得更為人性,直至學會和平地生活,甚至最終合作從事建設性的活動,而不是愚蠢地你爭我奪,奔向共同毀滅”。韋貝爾教授沒有聲稱已經結束了這場“愚蠢的你爭我奪”,但她和她的學生都略微加深了對彼此的同情,同時鍛煉了按照別人的視角看待世界的能力。如果美中兩國要在這個相互聯系的世紀成功運轉,這種情商將至關重要。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