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5日09:33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看看,航班延誤把機組人員都逼成什麼樣子了!”最近,微博上流傳著一張空乘擺著糕點水果拜拜的圖,而她們拜拜的對象,竟是“正點”兩個字。 |
“看看,航班延誤把機組人員都逼成什麼樣子了!”最近,微博上流傳著一張空乘擺著糕點水果拜拜的圖,而她們拜拜的對象,竟是“正點”兩個字。(7月14日 《海西晨報》)
某一日,朋友要去海南瀟洒。於中午時分短信群發“我去也”,筆者甚是羨慕嫉妒。晚飯時間發短信慰問“海南熱否”,朋友回短信“我怎麼知道,我現在還沒出省!”
旅游的愜意各有各的不同,但航班不正點的痛苦卻總是相似的。不管世界怎麼改變,這個國內航班的正點卻永遠不變。正好就是前兩天,一份關於全球35個國際機場的正點率排名裡,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不幸墊底,而且還是習慣性墊底。國內航班正點的尷尬,不僅在數據上交不出滿意答案,同時也讓那些空姐們,各個都成了拜大神的虔誠信徒。
航班不正點起飛,首先面對旅客的情緒不滿的,就是這些空乘和地勤人員。其實作為她們來說,本身並不具備決定航班起飛的權力,機長是要等到最后一名旅客登機關艙之后,才可以申請航班起飛。而在國內,如果有一趟正點的航班起飛,普遍被看成是幾年一遇的好運氣,甚至可以上升到買彩票的地步。那為何國內航班的正點就那麼尷尬呢?
表面上看來,所謂的“空中管制”和“流量問題”,是制約航班正點的重大原因。國內領空隻有20%是為民用開放,而中國民航的運輸總量從1990年世界排名第20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2位,兩個數據就顯示了矛盾所在。另外還有“流量問題”,為了從橫向拓寬,中國民航從2007年開始就針對6000米以上的航路實現了縮小高度層間隔,使得同一航路同一時間內所能容納的航班數量倍增。然而這麼多年過去,流量早已經遭遇瓶頸。再加上天氣一旦不作美,那航班的起飛時間,還正如新聞圖片中的那些空姐一樣,隻能靠拜!
但航班正點問題就真的隻存在於外圍,亦或說是要靠天吃飯嗎?非也!國家民航總局發布的《2010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表明,"天氣原因"或"流量控制"在主要航空公司航班不正常原因統計中僅佔19.5%和27.6%﹔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在主要航空公司中的佔比則為41.1%。原來在傷不起的航班不正點問題上,真正該有作為的,其實更應該是航空公司本身。
這裡筆者曾經想起曾經引來廣泛關注的海南航空55歲的大叔向旅客下跪道歉事件。那次是因為天氣原因,海航某航班延誤起飛,直到等了7個小時之后才得以執行起飛,但這個時候憤怒的旅客用拒絕登機來發泄不滿。旅客不登機,那之前熬的7小時瞬間將變成沒有意義的等待,同時也將使得在跑道上等候的其他航班也面臨著影響,那更廣泛的航班延誤也就是時間問題了。萬般無奈,這55歲的老后勤也隻能用下跪來懇求旅客登機。
航班力求正點,似乎更像是力求完美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刨去所謂的天氣、空管等外在因素,當遭遇狀況的航空公司,是否更應該在旅客的知情權、選擇權、索賠權多下點功夫?如果等旅客憤怒了,再來一次“那一跪的風情”,或者說是要靠空姐求神保佑,那隻能是淪為談資。把旅客給伺候舒服,往往能在人為方面提高很大的正點幾率。對於這一點,國內這些個傲氣中華的航空大公司,應該不會看不懂吧?(謝偉鋒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