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6日07:13來源:漢網-長江日報字號:
摘要:改革的實質,是權力調整,也就是俗稱的“放權”。放權才有可能搞活,條條框框,鐵板一塊,隻能帶來僵化,這早已是改革經驗証明了的。 |
□ 本報評論員 李杏
馬年春晚的總導演,最終確定為極有觀眾緣的電影導演馮小剛,笑星趙本山擔任副總導演兼語言組藝術總監,張國立等“外腦”團隊也一並加入。
新導演人選的塵埃落定,顯然不是話題的終結,也不只是換導演改改形式這樣簡單。事實上,不同於一台普通的文藝晚會,春晚之於中國文藝界的地位是很特殊的。春晚,不僅是全國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舞台,它也是文藝創作、文藝管理的風向標。這也是為什麼春晚不僅是央視的春晚,它被人關注、討論,具體於某一個節目,或者整台晚會的編排、水平、質量,實質上則寄托著人們對我國文藝創作的期望。
近年來,春晚的人氣與口碑開始顯著下降,春晚需要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響。這其中,固然有審美疲勞和替代性選擇更多的因素,但最為關鍵的,恐怕是這場官方最大規模的文藝盛宴,離真實的群眾生活越來越遠。
春晚為求變想過不少辦法,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是因為沒有擺脫“大”而“虛”的總體基調。要麼高高在上,要麼低頭俯就,踩不到地,實不起來。一場被安排得嚴謹、主流、正確的聯歡,不是從群眾中來,當然也難以到群眾中去。
長時間以來,春晚被嚴格“把關”已經成了理所當然的慣例。這種嚴格,當然有針對節目質量的,但同時也有很多非藝術因素。春晚的每一個節目,從內容到各種細節,都受到了格外“重視”。有時候,甚至帶有些“警惕”的味道,讓創作者如履薄冰,抑或干脆投機創作。結果是,大量“合格”的主旋律文藝作品卻沒有生命力。
也有觀點認為,現在人們的文化娛樂選擇已經非常多樣,央視春晚改不改,怎麼改,沒什麼值得關心的。其實,這恰恰說明了我們的文藝等諸方面改革來到了怎樣一個關鍵時期。中國的改革,是自下而上,先從容易的地方、小范圍內改起,越是外圍改起來越容易,越往上走,難度越大,越多顧慮越加謹慎。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地方、民間文藝創作活躍,而類似於央視春晚卻更走向虛空和僵化。它一方面說明了改革的成就,一方面也呈現出縱深改革、核心改革的艱難。能不能在關鍵的部位實現突破,決定著前期改革能不能鞏固,也決定著改革的最終成敗。春晚之於文藝創作,就是這樣一個關鍵點,如同足球改革,改來改去,大家發現還是得改革足協。
改革的實質,是權力調整,也就是俗稱的“放權”。放權才有可能搞活,條條框框,鐵板一塊,隻能帶來僵化,這早已是改革經驗証明了的。十八大報告說,文化體制改革,就是要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競相涌流,要發揚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台。這是明確的放權信號,文藝、體育這樣的文化事業,本身是群眾性的,就是要相信社會的力量,統得過死反而不會有好效果,甚至是反效果,放開了,能有什麼危險?
有消息說,足協要跟體育總局脫離,走向社會化。現在央視春晚又把總導演的任務交給了體制外的馮小剛。這無疑都是積極的改革信號,是有可能給文化改革帶來重大突破的關鍵點。馮小剛說,導演春晚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希望能有更大的自由度。這是大實話。請來“外來的和尚”體現改革勇氣,是“外來的和尚”能夠打破條框,帶來源頭活水,還是條條框框訓順“外來的和尚”,則檢驗改革的實質,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標題:希望春晚成為文藝改革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