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周俊生:假如經濟增長跌破“下限”

2013年07月17日07:17來源:東方早報字號:

摘要:GDP曾長期作為我國經濟運行的指揮棒,受到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在政府強力推動下,我國採取以投資擴張、貨幣擴張為引擎的模式,確保了GDP多年處於高增長。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上半年GDP達到2480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6%。這個數據在政府工作報告所承諾的GDP年增長率7.5%的目標之上,因此,目前GDP的運行狀態仍在可接受的范圍。

  但是,如果比較上半年兩個季度的GDP增速,就能看出我國經濟運行正面臨增速減緩的危機。今年一季度GDP增長7.7%,但二季度的增速下降到了7.5%,已觸及政府承諾的目標底線,如果這種趨勢不能改變,下半年的GDP增速很有可能繼續下行,導致全年的GDP增速無法實現目標。

  GDP曾長期作為我國經濟運行的指揮棒,受到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在政府強力推動下,我國採取以投資擴張、貨幣擴張為引擎的模式,確保了GDP多年處於高增長。但這種增長模式發展至今,已積累了不少問題,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了挑戰。最近幾年,中央一直努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今年政府換屆后更是大力推進,希望將內需市場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但從目前的GDP成績單看,擴內需的效果短期內似乎不太理想。

  其實,經濟轉型期間,經濟增速出現一定下降,可以理解。我國經濟增長長期習慣於靠投資拉動,面對轉型必然會有些不適應。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承受經濟增速減緩的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李克強總理對宏觀調控提出了一個富有新意的思路。他說,宏觀調控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在這樣一個合理區間內,要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總理的講話表明,今后政府宏觀調控的目標將不再是增長率的某一個點,而是一個可上下浮動的合理區間。

  針對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下限”和“上限”,市場進行了廣泛討論。一般認為,所謂經濟增長的“下限”,即政府承諾的7.5%的GDP增長目標,而物價漲幅的“上限”,則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的3.5%的目標。由於6月物價上漲同比增幅僅為2.7%,市場對物價漲幅“上限”並未關注。而目前GDP增幅已逼近7.5%的“下限”,那麼,一旦跌破這個限度,政府是不是會重啟投資拉動、貨幣擴張的老路?市場對此存在懸念。

  GDP增長7.5%,是不是經濟增長的“下限”,政策面上並沒有明確說法。但一個現實問題是,假如經濟增長確實突破了中央認可的“下限”,政府將選擇什麼樣的宏觀調控政策?按照一些人的期望,政府應重啟投資擴張,並為此放鬆貨幣政策,這也正是以往政府應對經濟下行的手段。但以往的實踐告訴我們,這只是滿足了短期需要,把問題往后拖延,使經濟結構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更嚴重而已,會給后續改革增加難度。因此,中央政府已舍棄這一思路,積極利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擴大內需上提供市場活力。

  最近半個月裡,國務院連續出台了擴內需的措施。7月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大對棚戶區改造、節能環保、公共服務業、城市基礎設施和促進消費等方面的投入。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金融十條”,其中強調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7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不同於過去依靠“鐵公基”(鐵路、公路以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拉動來實現刺激增長的單一目標,這些政策導向更多的是將穩增長與調結構、惠民生等多個目標結合在一起。

  其實,對目前經濟增速下降的問題,中央應是有心理准備的。日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美國參加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時對國外媒體表示,即使中國的GDP增長降到6.5%,也不會成為大問題。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所謂“下限”就是6.5%,但財政部部長已經明確指出,即使如此也不會有大問題。而中央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關鍵就在於把握住了宏觀調控的大目標,隨著擴內需相關舉措的落實,對相關產業和消費領域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日益顯現,長遠更有利於經濟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

  (作者周俊生系財經評論員)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