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李成賢:韓亞航空空難解釋背后的“文明沖突”

2013年07月20日08:53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當美國人認為“韓國文化”是這次墜機事件的原因的時候,這裡已經包含他們對不同文化、價值觀、世界觀的判斷。也就是說,這次飛機事故是文明沖突的“減縮版。”

韓亞航空空難背后的非技術性問題爭論很大,這一現象值得商榷。

7月6日,韓亞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客機在美國舊金山機場著陸時墜毀。美國媒體大肆報道“韓國傳統等級文化造成空難”的說法。9日,美國媒體CNBC稱,韓國機組人員有重視上下級別權威的國家特點,在危險的情況下,這造成了不充分的溝通。

CNN、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媒體也相繼報道韓國的軍隊文化、等級觀念、韓國語很長的敬語(因為危機時刻溝通應該簡單)等特點來渲染該空難中的文化因素,引導美國輿論。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也表示,已經注意到這種觀點,委員會主席德博拉•赫斯曼10日說:“如果存在問題,對機組人員交流構成挑戰,我們當然有興趣調查。”

看到美國媒體的這種報道,韓國人的反應很激烈。韓國網民認為,美國媒體報道的性質是一種種族歧視,把事故責任轉移而跟一個國家的文化挂鉤。甚至一些被激怒的網民紛紛喧嘩“傲慢美國”的說法。

一位韓國網民稱,“這樣的分析太片面,有了空難,美國媒體應該努力獲得更多事故的細節,不要很快達到‘文化責任’的結論。”

另外,韓國網民也質疑,“那麼,如果美國媒體說法是對的話,其他國家墜機的原因他們如何解釋?”

事實上,德國媒體DerSpiegel此前報道稱,德國漢莎航空的一架飛機,三個星期之前也沒能在舊金山機場著陸,指出舊金山機場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

因此,部分韓國人懷疑美國媒體這種“引導式報道”的真正目的其實與圍繞這次事故的巨額賠償金有關。因為當調查結果出來后,事故責任方要付出天文數字金額的賠償。

其實,墜機背后的文化因素並不是第一次出現的話題。2009年,《紐約客》雜志撰稿人兼暢銷書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異類》(Outliers)當中已經提出了韓國文化裡的溝通特點。他在書裡介紹,1997年大韓航空公司的波音747飛機在太平洋關島降落時墜毀,當時資歷較淺的機師警告飛機飛得太低,但機長沒有理睬,結果造成223人死亡。

而Malcolm Gladwell的書作為暢銷書,在這次美國媒體很快“聯想”到把事故原因歸結於“韓國文化”的影響非常大。

不過,這種做法讓很多韓國人感到生氣。跟中國人一樣,韓國人也很“愛面子”,文化自尊心也很強。對他們來說,美國媒體的說法是攻擊韓國文化,傷害了韓國人的民族、文化自尊心。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客觀地討論韓國社會存在的等級文化。

韓國的等級文化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這是以中國為東道主,在日本也普遍存在的文化傳統。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儒家文化裡,下級服從上級的觀念很強。某種角度來看,下級員工不能反駁上司而保持沉默的韓國文化是這次事故當中的“潛在因素”的邏輯,也可能站得住。而且,局外人的視角看問題更清楚。

但這並不自然得出“儒家等級文化有問題,所以要反思”的教訓式結論。其實,背后的宏觀問題更大,也許更根本。那就是,在全球化的目前,我們如何實現不同文化的互相溝通、理解?當美國人認為“韓國文化”是這次墜機事件的原因的時候,這裡已經包含他們對不同文化、價值觀、世界觀的判斷。也就是說,這次飛機事故是文明沖突的“減縮版。”

筆者有一次詢問北京大學的經濟學專家張維迎教授,他是英國牛津大學留學回來的人,懂得西方文化。我說,“東西方文化不一樣,所以我們要促進更多地文化交流。”我問他的看法。我理所當然地期待他肯定這個觀點,但我錯了。他回答:“不同文化交流並不促進互相之間的理解,相反,我們越接觸越發現我們多麼不一樣。”

作者李成賢 鳳凰評論特約評論員、韓國媒體人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