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3-11-18 13:43:00|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字號: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標志著我國改革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具有改革裡程碑意義。這次提出的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把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聚焦到“國家治理”上,反映出著眼於整體性、系統性的改革新思維。
與此相適應,財政改革也有了新認識、新思路和新舉措,充分體現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維和改革的新力度。
一,對財政的職能作用有了新認識。把財政定位為“國家治理的基礎”,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財政的一種新認識。這種認識突破了傳統的經濟學思維和工具化思維。在現行學科門類中,財政學屬於經濟學的應用學科,對財政的理解長期以來僅局限於經濟學,一提到財政,就認為只是一個經濟問題﹔一提到財政政策就認為僅是經濟政策。這種局限性,使財政過度工具化,財政被視為政府政策工具箱裡的類似扳手、鉗子之類的工具,憑著施政者的喜好,隨取隨用,隨用隨取,缺乏穩定性和權威性。這種過度工具化的產生,在理論源頭上與凱恩斯主義是聯系在一起。在缺乏財政法治傳統的我國,過度工具化尤為突出。不言而喻,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財政過度工具化,意味著國家治理潛藏著公共風險。歐盟主權債務危機的發生就已經是一個証明。
順著“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這個內在邏輯,財政的職能作用就不只是反映在經濟方面,而是體現在包括經濟、社會和政治等各個方面。在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財政既要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方面發揮經濟職能作用,也要在促進社會公平方面發揮社會職能作用。這就是說,財政要把效率與公平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二者有機結合。對一個國家來說,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得到了正確處理,公平的發展與發展的公平同時具備,也就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了保障。這無疑構成財政的另一種功能:政治保障功能。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結合內含到財稅體制之中,民眾滿意了,社會和諧了,就表明這個財稅體制是科學的,國家長治久安也就有了制度保障。從改革角度特別強調“制度保障”,比過去常說的“財力保障”更具有法治、規范這樣的深層內涵,這也是財政作為國家治理基礎這個邏輯的自然延伸。
不難看出,對財政職能作用的這種新認識,為財政改革新思路做了扎實的理論鋪墊。
財政,改革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