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03日13:28|來源:海口網|字號:
“我也受《蘋果日報》的影響”
在反對內地生政策的擁躉中,其中一位,名叫李啟迪,在香港大學唯一的學生刊物《學苑》中,他擔任編委,發表了多篇犀利文章,堅定地站在本土立場的一邊。
最近的一篇,名叫《內地生蜂擁來港兩計可絕其患》,以“政治不正確”的方式稱呼來自內地的同儕正是香港目前“政治正確”的現狀。
李算是典型的本地好學生,來自普通中產家庭,中學在大名鼎鼎的“拔萃男書院”度過,預科讀的是有“會考A工廠”之稱的恆生商學書院。大學的平均分也很高,是學系成績頂尖的學生之一。見面沒多久,他就推薦了一本書給我,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想象的共同體》。他說,香港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認同,這更關鍵。
在細致的問題上,和他討論,結果往往是這樣:“內地生交了更多的學費”、“但也還是受到了資助”。“授課制的碩士課程收費很高也補充了港校的收入”、“不過也佔據了校園資源,更抬高了香港的租房價格”。
他自己也承認,“我帶有保護主義的色彩”。他用手比起一個高度,大約一米,說道,“參加會考,也就是你們的高考之前,我也做了這麼厚的試卷”。
“自保”的背后,累積的是對中國內地的反感情緒,有來自內地游客的不文明行為、為港人生活帶來的諸多不便等。還有就是對內地體制及不少新聞事件深層次的厭惡和恐懼心理。在採訪過程中,他特別提到,發生在佛山的“小悅悅事件”在港人心中帶來的震撼,香港捐助川震的新校舍兩年之后被拆除建設豪華公寓事件帶來的震撼。
不過,這樣的表述在張笑看來有點“鴕鳥心態”。她打趣道,似乎香港所有的問題都是內地帶來的。
香港階層滯化、壟斷盛行的問題,李啟迪也承認,他強調的點卻是,“也許以后抗拒及討厭的情緒會降低,但保護主義的具體做法仍會堅持,因為說到最后,香港的資源有限,沒有能力做到這麼多”。
不過,對以“患”字稱呼同學,他則有點不好意思地解釋道,這樣的標題是做新聞的考量,也受到《蘋果日報》的影響。
他為自己辯白,“我的父母也來自內地,是廣東人,1980年代來香港,已經融入了這個社會。學院的政治學教授來自內地,大家也都很喜歡他,這樣的身份不是原罪。只是香港人的習慣和價值觀不喜歡被改變”。
(責編:張婷)
香港,內地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