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新思潮>> 正文

西方新自由主義失敗 中國該警惕什麼?【2】

2014年03月17日09:20|來源:《紅旗文稿》|字號:

二、西方新自由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新自由主義是現代經濟自由主義,是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中破產了的經濟自由主義在新形勢下的復活和再現。

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中,以凱恩斯主義為代表的國家干預主義直面現實,承認資本主義社會失業的嚴重性,承認經濟危機的嚴重性,承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有“完全被摧毀”的可能性。“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自由主義在大危機中破產了,原來信奉經濟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有不少轉向並接受凱恩斯主義。但是,少數信奉經濟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例如奧地利學派的米塞斯、哈耶克等人,仍在頑固地堅持原來的立場和觀點。

凱恩斯的國家干預主義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於1936年。僅隔一年,即1937年,深受米塞斯、哈耶克影響的李普曼出版《對於良好社會原理的探討》一書,竭力維護自由市場經濟,為經濟自由主義辯護。接著在1938年,米塞斯、哈耶克、李普曼等26人聚會巴黎,舉行以“自由主義危機”為主題的研討會。哈耶克后來在1944年出版的被稱為“標志新自由主義創立的憲章”的《通向奴役之路》一書的主要思想,就是這次研討會的產物。

新自由主義又被稱為新保守主義。在資本主義世界極其艱難地度過30年代大蕭條以后,新自由主義在西方漸趨復蘇,並日漸活躍,形成許多流派。除了以米塞斯、哈耶克等為首的新奧地利學派,英國有倫敦學派,德國有弗賴堡學派,美國有芝加哥學派、貨幣學派、供給學派、理性預期——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學派、公共選擇學派以及科斯為首的現代產權學派,等等。

新自由主義產生以后,曾經長期處於非主流地位。從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西方經濟學界和政界一直處於支配地位。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主要有兩手:擴張性政策和緊縮性政策。基本做法是:經濟危機時,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期刺激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通貨膨脹時,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期緩和通貨膨脹。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政策實踐中,凱恩斯主義擴張性政策和緊縮性政策對暫時緩和危機和通脹有一些作用。但是,這些政策隻能治標,不能治本。隻能暫時緩和矛盾,無法克服矛盾。

凱恩斯主義擴張性政策和緊縮性政策有很大的副作用,長期交替使用的結果是導致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同時並存。這就是“滯脹”。20世紀70年代,美國等西方國家發生了滯脹。面對滯脹,凱恩斯主義者束手無策。如果採用擴張性政策,“滯脹”中的“滯”沒有治好,“滯脹”中的“脹”會更加嚴重。如果採用緊縮性政策,“滯脹”中的“脹”沒有治好,“滯脹”中的“滯”會更加嚴重。“滯脹”使凱恩斯主義理論和政策陷入嚴重困境。

當凱恩斯主義陷入嚴重困境時,新自由主義乘機而起,並迅速上升為西方主流經濟學。20世紀70—90 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義的全盛期,被稱為新自由主義的“黃金時代”。新自由主義萬變不離其宗。“市場萬能論”和“市場自由配置資源可以達到最有效率的狀態”仍然是新自由主義即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核心教義和教條。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新自由主義 國家干預主義 國家干預政策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北影學霸校花爆紅 中國各校名花美貌大PK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