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新思潮>> 正文

西方新自由主義失敗 中國該警惕什麼?

2014年03月17日09:20|來源:《紅旗文稿》|字號:

本文討論的西方經濟學中的“新自由主義”,是指英語中的Neoliberalism,而不是也譯為“新自由主義”的New Liberalism。西方經濟學領域的自由主義統稱為經濟自由主義。為了區分現代經濟自由主義和歷史上的經濟自由主義,通常把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經濟自由主義名為新自由主義。

一、西方經濟自由主義的歷史回顧

西方經濟自由主義有很長的歷史。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前,經濟自由主義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的經濟自由主義。這一時期古典經濟學佔主流地位。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接受前人關於自然規律和自由的觀念,提出“自然自由”制度的說法,認為資本主義是自然自由制度。他主張,讓“一隻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作用,讓資本主義經濟自行調節,按照自己的固有規律向前發展。斯密的說法存在理論缺陷,但在當時有其歷史進步意義,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封建制國家或君主不要干預經濟,以保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取得不受限制和干涉的統治。

第二階段是19世紀30—60年代的經濟自由主義。19世紀30年代英法資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孕育於18世紀末期的庸俗經濟學取代古典經濟學,成為為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辯護的主流經濟理論。在這一階段,“薩伊定律”是經濟自由主義的核心理論。薩伊在19世紀初說過:“生產給產品創造需求”。此言后來演變成“供給創造自己的需求”,被稱為“薩伊定律”或“薩伊市場定律”。

第三階段是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這一時期以英國馬歇爾、庇古等為主要代表的主流經濟學在西方被叫作“新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把“薩伊市場定律”同工資、價格、利率都具有完全靈活性的假設結合在一起,編造了一個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均衡模型。在這個理論模型中,由於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勞動市場供求均衡——實現充分就業﹔產品市場供求均衡——沒有生產過剩﹔資本市場供求均衡——不存在資本過剩。這樣,“新古典經濟學”斷言,完全競爭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能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自行達到充分就業的均衡。在經濟政策方面,“新古典經濟學”主張自由放任和國家不干預經濟。這種經濟自由主義的實質是美化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否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矛盾,特別是否認資本主義發生生產過剩經濟危機和存在失業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具有明顯的辯護性質。

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中,庇古還在頑固宣傳自由主義經濟學的陳腐教條:“在穩定的條件下,一切願意工作的人實際上都會就業。”歷史上空前嚴重的這場資本主義大危機給“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自由主義以毀滅性的打擊。大危機的現實証明,“新古典經濟學”的自由主義賴以建立的“薩伊市場定律”,根本不是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反映,而是完全違背客觀實際的主觀臆測。在大蕭條中,西方懷疑、責難、批評“新古典經濟學”經濟自由主義的學者日益增多。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尖銳批判“新古典經濟學”否定經濟危機和大量失業的可能性時說:“這一理論所假設特殊情況的特征,恰好不是我們實際生活在其中的經濟社會的特征,結果是,當我們試圖把這種理論應用於實際時,它的教義就起誤導作用,而且是災難性的。”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新自由主義 國家干預主義 國家干預政策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北影學霸校花爆紅 中國各校名花美貌大PK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