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海外輿論>> 正文

獨家:一戰促使世界殖民體系走向崩潰邊緣【8】

2014-08-21 08:33:36|來源:參考消息網|字號:

【延伸閱讀】

西報:一戰對當今世界的借鑒作用

2014-08-08 12:38:00

  8月5日,在英國倫敦著名景點倫敦塔,(從左至右)凱特王妃、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走在陶瓷制成的罌粟花海中。當日,888246朵用陶瓷制作的深紅色罌粟花從倫敦塔的窗口傾瀉出來,倫敦塔下的草坪上就像被鮮血染紅了一般,以此紀念為英國戰死的888246名戰士。2014年8月4日是一戰爆發100周年紀念日,世界各國舉辦了一系列活動。

  參考消息網8月8日報道 西班牙《世界報》8月3日發表了題為《世界大戰對今天的借鑒》(作者 費利佩·薩阿貢)的文章,稱如果每場戰爭都能提供一些有助於避免新戰爭的教訓,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可以提供的經驗教訓可以說是又豐富又多樣,而且是自相矛盾的,每一代人都會根據自己的規則、價值觀和經驗加以吸收,最終混合成為歷史記載的基礎。

  引發戰爭因素多種多樣

  簡言之,無論政府和民眾的分歧有多少,有多嚴重,在導致沖突的決定性因素中,有兩個因素的重要性是始終高於其他因素的,一是人的因素(領導人),另一個就是在每場重大危機中最終點燃火藥桶的不可預見的因素或火花。1914年引發戰爭的是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遇刺的薩拉熱窩事件。本世紀主要戰爭的導火索是“9·11”恐怖襲擊。

  幾乎在所有軍事沖突中,非物質因素的重要性都高於物質因素。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暴力民族主義,相互之間的恐懼心理,經濟、社會、工業、技術、人口和貿易等領域內的革命,恐怖主義、無政府主義和空想,半個世紀和平之后的危機意識喪失,不惜一切代價捍衛榮譽與特權,為之前的戰爭中所受屈辱復仇,不信任、縱容、無知,以及社會達爾文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等思潮的盛行決定了沖突的發生和強者的勝利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促使大國中的強者得出這樣一個可悲的結論:既然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那最好是先發制人。

  而歷史的真相總是相對的,也是復雜的,因為每個變量對每個參戰國和中立國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沒落中的超級大國(法國和英國)受到恐懼感和優越感的影響,新興大國(日本和德國)感受到的是野心,遭遇過失敗並尋求復仇的俄國與法國報復心十足,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奧匈帝國等遭到削弱的帝國則為榮譽和生存而戰。

  英裔加拿大歷史學家瑪格麗特·麥克米倫認為,最終的決定性因素不是“思想、偏見、機構和沖突”,而是決定“就這麼辦,我們發動戰爭吧”或者“不,我們不能停下來”的少數人。

  她說:“在今天看來,歐洲和全世界的悲劇在於,1914年的關鍵角色當中沒有一個是足夠偉大並具有足夠想象力,或有足夠勇氣去抵制推向戰爭的壓力的領導人。”

  大國並未吸取一戰教訓

  從一個國際體系向另一個國際體系的過渡總是最危險的過程。目前歷史的鐘擺加快了擺動速度,拒絕喪失影響力或霸權的大國之間發生沖突的風險加大了,就像一個世紀前的英國和德國等要求登上權力巔峰的新興大國之間的沖突一樣。

  很多人觀察到了新中國與今天的美國之間,以及21世紀日漸衰落的歐洲與致力於恢復影響力的俄羅斯等新興大國之間日益加劇的緊張關系。

  很多研究人員從俄國1908年戰敗和法國1871年戰敗之后的屈辱和報仇欲望中,看到了西方似乎在蘇聯解體后並沒有吸取的另一個經驗教訓。俄羅斯從歐盟和北約的持續東擴中感受到的不是尊重和中立,而是威脅、騷擾和不履行承諾。

  今年4月16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歐洲議會上發表講話,強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人的兩個主要教訓。

  首先,他認為民族主義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今天的歐盟正在通過保持和加強民族認同感的方式提供避免民族主義負面效應的途徑。換句話說,更多的歐洲和更少的民族主義情緒將使我們遠離新的戰爭。

  另一方面,他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反映出有必要設立適當的外交機制來推動對國際法和法治國家的尊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也沒有建立起這樣的機制,即強有力的、獨立的、有能力保障歐洲人和平與安全的機制。在全球化時代,歐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這樣的機制。

  在克裡姆林宮看來,戰勝國通過《巴黎和約》對阿爾薩斯和洛林所做的事和歐盟與北約試圖對克裡米亞所做的事沒太大區別。

  1月份以來烏克蘭的事態發展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驚人地相似,但在這面鏡子中,每個人隻看到他想看到的東西。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一戰,殖民體系,國聯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吉林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