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正文

台灣文化界耆宿林谷芳:盼兩岸回歸共同的文化母體【4】

2014-11-04 07:17:09|來源:中國台灣網|字號:

  “大陸是一個參不完的‘大公案”

  1988年首度到大陸時,林谷芳用35天跑了11個省、市。“我要把以前讀的關於中國大陸的書,在那塊土地上做一個完整的印証。”

  一發不可收拾,此后他頻繁來往兩岸之間,至今到大陸已有200多次。筆者問:為何樂此不疲?他答道:“大陸是一個參不完的‘大公案’,我要去參,一直參。”

  對於“回復漢服”、“推廣讀經”等大陸當前一些熱門社會文化現象,林谷芳並不完全認同。他說:“所謂‘回復漢服’,把中國文化想得太簡單了。我認為,在文化復興中,不是拿哪一個朝代的衣服出來,那就有點泥古不化了。我們應該要回到中國人的美感當中去,去選擇民族的服裝,不能把中國文化做小了。”

  關於讀經,他說,今天讀經的范圍要擴大,不能隻讀儒家,更不能隻讀儒家某一類型的典籍。再者,經典是前人的生命智慧,讀經在態度上“要跟前人有生命的對應”。如果不是用這種態度讀經,會把世界窄化了。

  林谷芳說,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中,禪宗和道家是很重要的,二者雖然有中國的風格,取自於中國文化土壤,但面對生命的問題是具有普世性的,比如人和自然的關系、人如何安頓自我等。儒家則比較表現為具體的社會性和民族性。因此,禪宗和道家是中華文化可供西方“他者”參考的,“我們可以讓西方尊敬的是我們的生命哲學”。

  “如果社會或人生像競技場,優勝者永遠隻有一個,其他人都是挫敗者,而優勝者怕隨時被別人超越也惶惶不可終日,社會就不得安寧。我們為什麼不把人生當作爬山?山有好多種,或秀麗,或巍峨,可以選擇不同山景。即便爬同一座山,也有不同的路。即便走同一條路,你不登頂,在山腰找塊石頭一坐,回頭一望照樣滿目青山。我們要在禪與道這樣的文化根底裡找到安頓。”他闡述說。

  至於兩岸如何攜手傳承中華文化,林谷芳認為:“我們應當一起回到共同的文化母體,也看到走過不同的歷史發展道路,由此就可以看清兩岸文化人的互補性,也才能共同來發揮作用。”

  “做文化,要像文火慢慢溫,不能急。”這位文化行者沖淡從容地說:“‘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這就是人生的好境界。”

  (原文刊發於《兩岸關系》雜志2014年第11期,作者:李寒芳、陳斌華)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兩岸關系,教育形態,燈塔效應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香港“佔中”者繼續集結與警方對抗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閉月羞花金發女模地鐵走紅引萬人熱追

香港警方:網上煽動非法行為要負刑責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