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正文

台灣文化界耆宿林谷芳:盼兩岸回歸共同的文化母體

2014-11-04 07:17:09|來源:中國台灣網|字號:

  原標題:《江湖無限林谷芳》

林谷芳。

  “芒鞋踏破,何隻在道人腳下﹔江湖無限,何隻在雲水生涯。”這是台灣文化界耆宿、禪者林谷芳所著《落花尋僧去》裡的一句話,正好借用來詮釋他的人生況味。

  無論冬夏,一襲白衣,一頭銀發,說著一口“台味國語”的林谷芳,數十年如一日自在遨游於中華文化的無限江湖之中,修禪、講禪、游歷、著述,執著於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當代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智慧,也期望兩岸回歸共同的文化母體,攜手弘揚令西方人驚奇與艷羨的東方生命哲學。

  “滾滾紅塵中的隱約耳語”

  一次,在台北書院的茶會上,琵琶演奏者彈了半曲《昭君出塞》,旋律纏綿悱惻,委婉惆悵。書院山長林谷芳接過琵琶,撥弄琴弦,曲意霎時轉為錚錚鐵骨,竟讓人有“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之感。

  “我是一個音樂家。”林谷芳說,他最早被人們認識的身份是學音樂,“儼然成家”。眼下台灣會彈琵琶的人,“幾乎都是我的學生”。

  1998年,北京就出版了林谷芳的著作《諦觀有道——中國音樂的人文世界》。書中收錄了76首中國經典樂曲,其中44首是上世紀50年代大陸錄制的原始錄音資料,都是稀世之作。

  林谷芳回憶說,1988年,他去上海唱片廠找這些被人們遺忘得一干二淨的珍寶,當時連廠裡的人都不知道那些唱片放哪兒了。找到它們的時候,老唱片上面都是灰塵、泥巴,用抹布怎麼擦也擦不干淨。清理好這些老唱片后,林谷芳托人用電腦技術手段,一個個恢復了它們的原聲。

  后來,大陸有家媒體在報道中這樣感慨發問:“一個處在大陸文化‘邊陲’的人,與大陸相隔50年的人,為什麼要由他來傳承這些東西?要由他來做?”

  “作為一個探尋者和傳承者,聽到這樣的評價,雖然有些夾槍帶棒,但我還是很歡喜。”林谷芳說,中國音樂有如此豐富的內涵與外延,而我們自己在理解中國文化的時候,音樂這個面向卻常常比較空白。

  1993年,林谷芳在台灣成立了“忘樂小集”,主要由音樂家、書畫家、茶師、戲曲家與花藝家組成。“茶與樂的對話”是忘樂小集最為人熟知的表演節目。筆者有幸,曾經參加過春季茶會、夏季茶會,當場領會林谷芳說學彈唱,借茶、借樂詮釋國學、妙論人生。

  在春季茶會上,他曾經說,人生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的茶品味人生。“綠茶是不發酵的茶,如果打個比喻,就好比生命剛剛勃發。飲一杯龍井,倍覺神清氣爽,讓人想起青春年少,讓人想起江南的青山綠水。”林谷芳一邊解說,伴隨著龍井清香的是台上笛子演奏《鷓鴣飛》的幽深細膩、昆曲《牡丹亭》的典雅柔美。與高亢悲情的《霸王卸甲》琵琶對應的,則是相對內斂厚重的“木柵鐵觀音”,而“鬆沅熟普”茶,則對應深沉感慨的《二泉映月》、《高山流水》。

  他笑談,如果一位年輕人隻喝普洱或鐵觀音,未免過於老氣橫秋,而如果中老年人仍隻偏好綠茶或青葉綠意的文山包種,未免“臨老入花叢”了。

  禪與樂、禪與茶……在林谷芳看來,禪就是生活,他說,“如實生活如是禪”這句話,仿佛是滾滾紅塵中一句隱約的耳語,願你我都能夠讀懂。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兩岸關系,教育形態,燈塔效應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香港“佔中”者繼續集結與警方對抗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閉月羞花金發女模地鐵走紅引萬人熱追

香港警方:網上煽動非法行為要負刑責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