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8日08:19来源:京华时报字号:
摘要:这种战略判断和决断,试图弱化中美关系敏感程度,却不掩饰双方分歧及其潜在后果。 |
改变形式,是为了改变内容。其实,对话形式“轻松”,对话内容未必“轻松”。
6月初的一天,一个美国地方政府场所内,一名中国地方民营企业家告诉美方人员,他们(中美领导人)见面会讨论“大事”,我们在这里只讨论“小事”。
那一时刻,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州南部会面,还有不到一个星期。
那一场合,有美方当地政府官员以及商会和行业协会首脑。
同一天,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两名白宫资深官员向媒体“吹风”,介绍中美首脑会晤日程,解答记者疑问,强调现在是奥巴马第二届总统任期初期,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就任初期,双方需要建立“工作关系”。
以往,中美首脑相互作国事访问前,事务级官员密集交涉,谈判决定议程、议题和各种细节,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形;首脑会晤过程中,双方翻译各自详细记录交谈内容,有时还会与对方核对文本,寻求澄清特定表述的语义。
这次会晤,大致分为4场,分别在美国西部时间7日下午和晚间,8日上午和接近中午;中间两场设计带有“私人”性质,即除了双方领导人,其他参与者人数有限,议程相对“松散”,笔录不求“完整”,力争双方“坦诚”,或许意味着“想说啥说啥”。
改变形式,是为了改变内容。其实,对话形式“轻松”,对话内容未必“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