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胡雪飞:未经经济学审视过的人生毫无意义

2013年06月09日09:04来源:凤凰博报字号:

摘要:人们向来以为,好谈人生的,当首推文学家群体,最少谈及人生的,当首推经济学家群体。可是,如果你有足够长的人生,如果你对人生已有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和思考,或许你才会突然领悟到,恐怕还是“悟”到经济学真谛的人才更有资格指点人生。

读经典的《经济学》,保罗·A·萨缪尔森或威廉·D·诺德豪斯会告诉你:“在你的整个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以及以后——你都会碰到经济学的严酷真理。没有系统学过经济学的人,就不具备足够的条件思索国家事务。”读《经济人生》,樊纲会启示你:不懂经济学,不足以谈论中国语境中的人生诸多问题,未经经济学审视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人们向来以为,好谈人生的,当首推文学家群体,最少谈及人生的,当首推经济学家群体。可是,如果你有足够长的人生,如果你对人生已有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和思考,或许你才会突然领悟到,恐怕还是“悟”到经济学真谛的人才更有资格指点人生。而在经济学家樊纲那里,“悟”,则更有一层更深的含义,那是指一种心灵上的探索过程:在一个混沌的世界,一切都模糊不清,不可能有界限分明、定义确切的理念,也没有人来指点迷津,必须靠自己长期的学习、体验、感知,在似是而非之中、在蛛丝马迹背后,逐步领会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机”,最后方能进入“大彻大悟”的境界。
  在讲了“悟”的一般性后,樊纲紧接着就切入正题讲了经济学的“悟”:如果不忌讳亵渎“神灵”、“泄露天机”,我想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也可以给“悟”一个“俗气”的解释:所谓“悟”,无非就是在人们学习知识、掌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常识”已经被掌握,再进一步,学习的“边际成本”快速递增,或者说同一份努力的“边际收益”快速递减;只有再经过长期探索、大量阅读、反复实践、多方比较,才能最终实现“飞跃”,真正理解、认识到一些“深层次的”、“规律性的”东西,思维才成“体系”,才能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来把握那复杂的万事万物。总之,哲学中玄而又玄的“悟”,在经济学中就可称为学习成本的“快速递增”或学习收益的“快速递减”。

  樊纲对经济学之道的“悟”,还表现在关于经济学的“均衡”与传统中国哲学的“中庸”之异同的看法上。他说:哲学总是“形而上”的,而经济学的特点是“形而下”的;哲学要把问题搞“玄”,经济学则要把问题搞“俗”;中庸之道的精义是那种玄玄乎乎、难以把握的“境界”,而经济学中“均衡”的要点却在于赤裸裸的“算计”。哲学家玄而又玄的中庸之道,在经济学家看来不过就是“边际均等”而已。

分享到:

(责编:吴杨、邹雅婷)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