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哈麦:中国电影繁荣只是表象?

2013年06月24日16:20来源:时光网字号:

摘要: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如此迅速,票房这个参考值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老板在谈,电影人在谈,媒体在谈,观众也在谈。张元在论坛上抱怨,自己经常遇到很多可笑的事情,“有些记者一张口就跟我谈票房,我就反问,老板跟你什么关系?


    银幕数和票房数据年年增长,不断有国产片成为票房黑马,偶尔还会有电影公司来个海外并购……中国的电影业,看起来一片繁荣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免有人“心态大跃进”,意淫中国已是电影大大国。但毫无说服力的是,得出这个结论,往往只有一个评判标准,那就是票房。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各大论坛上,来自中外的电影人、制片人、公司老板等,就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一致的观点是——繁荣只是表象,中国电影要达到昌盛的阶段,还需要五年十年十五年的时间。而市场膨胀带来的“唯资本论”,则是中国电影的潜在内伤。不少电影人呼吁,应该重塑我们的电影观念,给优秀但不商业的电影一些空间。

现象1:心态大跃进——

票房可能在五年内赶上好莱坞,但要“逆袭”,十五年后再来谈

今年上海电影节有一场产业论坛,设置的议题是“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在主持人的台本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华谊王中军、博纳于冬、小马奔腾钟丽芳等几位老板,他们的公司会不会收购一些美国制作公司,甚至是大制片厂。不过令主持人尴尬的是,论坛刚刚开始,各位嘉宾就纷纷表示,看到“逆袭”这个话题很是吃惊(设计台词:这是谁意淫出来的?),王中军直言,“那只是个梦,离现实还是很远的。”

就在连内行人也“看热闹”的时候,一份咨询公司给出的数据表说明了一切。去年,中国的电影票房26亿美元(170亿人民币),是美国的1/4,据中美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电影票房在五年内完全有可能赶上好莱坞。但是,对比电影产业规模,中国只有34亿美元,而美国900亿美元,是中国的26倍。

易凯资本执行官王冉认为,“逆袭”这个词有“东风压倒西风”之意,中美两国电影票房在不断接近,加上万达、小马奔腾等对美国公司的几起收购,造成了一种“中国已经是电影大国”的假象。但实际上,“逆袭是需要创造力、文化底蕴上的超越,现在无论是想象力、技术环节上,中国不是五年十年内就能赶上好莱坞的。”

去年,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梦工厂合资,在上海建立东方梦工厂,老板杰弗里。卡森伯格总是提醒他的中国搭档,“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么快,但是做内容不能这么快,中方在创意这个核心的流程上一定要有耐心,用十五年的时间,让电影能被全球所接受。”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