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8日09:28来源:学习时报字号:
摘要:王毅的讲话首次明确回答了外交关于中国定位的疑问,认为崛起的中国不同于以往片面强调扩张争霸的传统大国,而是一个寻求和平发展的“新大国”,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中国已经是当今世界的大国;二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很落后,发展很不平衡。 |
2013年6月2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发表演讲,宣布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在新一届政府成立后的一百天,也是担任外交部部长后的首次公开演讲,王毅的讲话备受外界关注。特别是王毅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以及“突出互利共赢”“追求公平正义”“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公共产品”“倡导新型义利观”“承担国际责任”等一系列新提法,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了大国外交的新阶段。
新大国
如何定位中国的角色,是决定中国外交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将中国看作是一个“泱泱大国”,毛泽东认为中国“理应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邓小平断言,“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和影响力日益壮大,尤其是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以后,整个世界日益关注一个持续快速发展且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将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外奉行什么样的政策,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担心中国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走上对外扩张和冲突战争的道路。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也误以为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甚至致力于回归“中央王国下的朝贡体系”。如何定位中国在世界中的角色,已经成为事关中国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
王毅的讲话首次明确回答了外交关于中国定位的疑问,认为崛起的中国不同于以往片面强调扩张争霸的传统大国,而是一个寻求和平发展的“新大国”,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中国已经是当今世界的大国,是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以及能源资源产品的主要进口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二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很落后,发展很不平衡,让十多亿中国人过上幸福生活,仍然有很长道路要走。显然,中国已经正视自己的世界大国地位,毫不回避自己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不再仅仅强调寻求中国自身的和平发展,也努力推动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
这一“新大国”的定位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尽管中国仍然将维护和巩固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头作为外交的首要任务,但承担积极有为的大国责任,大大方方地开展大国外交,在外交战略上更具全球视野、更富进取意识、更有开创精神。构建与中国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大国外交格局,开展积极有所作为的强外交,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外交的核心。
新理念
在王毅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阐述中,“中国特色”成为核心关键词,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理念、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当今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五个维度,揭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理念。要理解中国外交理念“新”的内涵,可以从纵横两个维度来认识。
从中国外交自身发展的纵向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三十年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服务“世界革命事业”的需要,而是强调“突出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大国外交思路不是“联合一个大国,反对另一个大国”,而是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也不同于改革开放以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外交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而是强调对内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对外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捍卫国际道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大国外交思路上也不是仅仅强调“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而是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利益”,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这些变化表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绝不是仅仅从中国自身战略利益出发,而是从整个世界整体利益出发,中国外交既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执行者,也是人类共同利益的捍卫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