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许戈辉:追忆台湾戏剧大师李国修(图)

2013年07月12日09:12来源:新浪博客字号:

摘要:带着未竟的梦想,李国修完成了人生舞台上的最后一次谢幕,在他公布的遗言录音中,他说自己将走向另外一个舞台,会认真潜心修行自己的编、导、演,继续坚持他的最爱:开门、上台、演戏。

不久前的7月2日凌晨3点34分,有“台湾莫里哀”之称的戏剧大师李国修因患大肠癌在台中安详辞世,享年58岁。两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夏日,我在北京采访了国修老师,那时他的病情刚刚得到控制,为了自己的作品《三人行不行》的大陆版公演,从台湾远赴北京。采访中这位喜剧大师不时会模仿父辈讲起山东话,地道的方言和夸张的动作原本应该引人发笑,却让我心生酸楚、眼泛泪光,说到父母在动荡的岁月中举家迁台、不离不弃,终老台湾、至死未得返乡的一段段往事,说着说着,他自己忽然已泪如泉涌,我们都哽咽,就那么面对面坐着,静静地、静静地。1986年,31岁的李国修创办了自己的话剧团——屏风表演班,他说之所以起名“屏风”,就是想告诉大家,生活与戏剧的距离只有一扇屏风,幕前戏子伶人的扮演,不过是一架屏风后真实人生的演绎,而李国修的戏之所以动人,也恰恰是因为他讲述的是生命的故事。

1996年,“屏风”十周年,李国修在记者会上曾当众朗读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位小老头,终其一生未完成他‘建立两百人的全职剧团’以及‘兴建一座屏风专属剧场’的梦想。在墓碑前,无需放上一束鲜花,你只需要放上一张你曾经观赏过的屏风戏票。”带着未竟的梦想,李国修完成了人生舞台上的最后一次谢幕,在他公布的遗言录音中,他说自己将走向另外一个舞台,会认真潜心修行自己的编、导、演,继续坚持他的最爱:开门、上台、演戏。

『名人面对面』:追忆台湾戏剧大师李国修

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圆满了

许戈辉:您当时选择做戏剧的时候,应该说您做电视谐星也是如日中天,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戏剧毕竟是更小众的。

李国修:对,其实26岁我就在台湾家喻户晓了,但我才做了4年就做不下去了。我的自我要求太高了,那时我跟台湾综艺大姐大张小燕说,我想要写剧本,她说你可以写写看。我一写就写了三年,绞尽脑汁,结果后来我受不了了,我崩溃了,因为我觉得我没点子了,我的脑袋里出现了个大匾额,匾额写着四个字——“江郎才尽”。还有一个问题是,我觉得电视是速食文化,我的精力完全在每个礼拜的节目中消耗掉了。我形容自己是一管牙膏,这管牙膏挤完了是什么呢,是空的牙膏管,空牙膏管的命运是什么,丢垃圾筒。我心里太悲观了,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快被榨干的牙膏管,那时候我就决定激流勇退,再多的绚烂我都不要了。

许戈辉:您这样的人在我们北京话里叫“拧巴”。就是说这个人他内心很纠结,明明做得挺好的,做喜剧演员做那么好,还不快乐,内心还很痛苦。

李国修:对,重点出来了,就是这句话,我不快乐。我觉得我的人生如果只是这样,这不是我要的。所以我在满30岁的时候出去游学,我在东京待了45天,纽约待了5个月,这6个月的时间看了超过60出戏。当时我就看过了英文版和日文版的《猫》,感动得泪流满面。我才意识到,我找到了我的最爱,我的最爱是我十八岁参加世新话剧社,走上舞台那一天,公演的第一天,我非常感动,我没有想到自己可以上台演戏,而且有那么多的观众,那么多的掌声,我竟然回到了我18岁时的话剧首演之夜,之后我知道我要什么了。所以在那个六个月的游学之后,我就回到了台湾,决定要做剧场。1986年10月6号我创立了“屏风表演班”,这一做就做了25年。

分享到:

(责编:吴杨、邹雅婷)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