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6日09:45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从围绕南海问题的外交行为可以看出,一方面,当对外争议引发的内部分歧明显影响东盟内部团结时,通过内部协调维护东盟立场统一的意愿会上升。在这一点上,印尼、新加坡、文莱等东盟核心成员国的表现尤为明显。 |
在7月初结束的东盟系列外长会上,中国与东盟达成共识,决定于今年9月正式开始磋商“南海行为准则”。虽然此前中国曾表示出就“南海行为准则”问题进行谈判的意愿,但这是中国与东盟首次正式明确谈判日期。如何推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一直是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南海声索国之间的外交分歧点。但近年来东盟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日趋明显,中国态度的变化与此不无关系。南海问题只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问题,但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东南亚外交正面临新的局面。
“蜜月”结束,博弈升温
对东南亚的外交,曾是中国1989年后摆脱西方外交孤立的一个突破口。中国通过参与东盟主导的一系列多边机制,成功地在经济上实现了紧密合作,在政治上化解了“冷战版”的中国威胁论,开启了一段蜜月期。从2001年中国与东盟就建设自贸区达成共识,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立,双边贸易额从约400亿美元增长到约3000亿美元,2012年这一数字突破4000亿美元。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和欧盟,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在2011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在欧美市场疲软背景下,经济相对活跃的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必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1991年中国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以来,经贸一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关键纽带。东盟成员国长期以来在对华贸易中享有贸易顺差,虽然经贸不是两国关系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就东盟内部具体国家来说,贸易是否平衡,跟其与中国关系的是否稳定呈现正相关性。2012年中国在东盟10国中的最大贸易伙伴分别是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中国从东盟进口最多的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总体上都比较稳定。
马来西亚也是南海问题的声索国,但与越南和菲律宾不同的是,近年来南海问题在马来西亚的对华外交中从未成为障碍。在2012年948亿美元的双边贸易中,马来西亚顺差218亿美元,是东盟10国中对华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中国与越南的贸易2012年为411亿美元,但越南逆差高达180亿美元,是东盟10国中对华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目前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成了越南对华外交中的重要关切。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额从2003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63亿美元,但美国和日本依然是菲律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主要的投资、技术来源国。中菲之间的这种贸易现状,是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敢于牺牲中菲经贸合作,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强硬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深化,经贸合作对外交关系的影响将越来越复杂。一方面,贸易不平衡问题可能延伸到东盟整体层面。2011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还高达227亿美元,但2012年双边的贸易变为中国顺差85亿美元。如果中国的顺差持续扩大,经济上相对弱势的东盟无疑会更加敏感,贸易争端和摩擦很可能浮出水面。此外,多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发展顺畅,与以贸易为主这种较低层级的经贸合作方式不无关系。当经贸合作发展到大规模的双向投资、技术合作等更高层级时,经营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也更容易出现摩擦。在对外投资中环境保护、劳工雇佣、社会责任等问题上,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社会的口碑并无任何优势。
仅从经贸角度看,此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顺风顺水”的阶段已经结束,进入了升级合作模式、打造新经贸关系的阶段。这个过程将充满博弈,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也涉及到对东南亚关注力度越来越大的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在安全领域,尽管南海问题升温的原因复杂,但围绕这一问题的外交交锋,也凸显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贸上“双赢”,但互信上依然“赤字”的现状。马来西亚东盟问题专家胡禄铭博士在接受《南风窗》采访时说:“不仅仅是经贸领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整体上都处在需要升级的关口。”他分析说,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在处理大国关系上会选择“对冲”战略,即在利益追求上做差异化的投入,不会把利益寄托在某一个大国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将日益呈现动态博弈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