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环球时报:安倍胜选,中日关系面临复杂考验【3】

2013年07月22日07:58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摘要:日本参议院选举21日投票,联合执政的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获得半数以上议席。安倍政权今后的修宪举动广受关注,他在对华政策上会有什么新变化

中日关系“一时企稳易,真正向好难”

李薇:在外交方面,21世纪日本外交“最大的课题”始终是对华关系。外交是内政的反映,日本在追求“正常国家”的同时急需给自己在亚洲找到定位,而这个定位首先取决于如何看待中国。也就是说,对华关系处在日本内政外交链条最重要的位置上。短期看,安倍政权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右倾言行以及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没有争议”、“没有谈判余地”的态度将制约其对华关系的改善;同时,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定位的影响,安倍政权也将为打开中日关系僵局积极制造舆论,规避被大国外交“边缘化”危险。

张勇: 目前看来,中日关系的结构越来越多元与复杂。在思考安倍对华政策及中日关系走向时,应首先分析以下几点:第一,内部结构。日本方面参与及影响对华决策的机构和个人仍呈上升趋势,有不同的利益需求。第二,互动结构。在内部结构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双方能否有效互动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三,外部结构。其中美国的作用明显,它不希望两国“抱团”,亦不愿看到两国持续“交恶”,即“斗”而不“破”最符合其利益。

参议院选举后,日本国内政局的制约因素将有所缓解,安倍在对华政策上会有更大自由度,即调整需求在增强,调整空间在增大。但由于中日关系的内部、外部和互动三重结构同时发挥作用,正在使日本对华决策难度增加。总之,短期内安倍的对华政策有调整的可能,甚至不排除在局部环节由“寒”转“暖”,但中长期看“斗争”与“合作”仍相互“变奏”。

张建立:在一定意义上,国际关系也可谓是人际关系的投射。日本人一般依关系的远近,把自我的人际关系圈子由内向外依次分为“身内”、“仲间”和“他人”,“身内”是一个感情最浓的圈子,人际关系适用娇宠法则,在外交上表现为对美国的一味顺从等;“仲间”,中文一般翻译为“伙伴”,这是一个半感情、半算计的圈子,适用“义理”法则,安倍再度执政以来所搞的“价值观外交”又被称为“划圈子外交”,划的就是这个圈子;“他人”则是完全不需要投注感情而能够毫无顾忌、彼此算计的圈子,是角色关系圈子。

作为日本无法搬动的邻居、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的中国,在安倍首度执政时就已经被其划在“他人”圈子中,所谓的“战略互惠”口号,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角色关系的成员,较情感关系的成员,更容易被更换,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倍的对华政策未必会像一些日本经济学家预料的那么乐观。

吴怀中:选举前后安倍政权的对华外交政策和态度应该不会有决定性的突然变化。从种种表现看,他仍将采取一种“政经分离”、软硬兼施的两面性政策。首先,在领土问题上不会轻易让步。他认为钓鱼岛是一颗战略棋子,是与中国抗衡的地缘争夺前沿,同时还可以此制造“中国威胁”和“安全危机”,从而推动自己修宪、国防正常化及军事大国化的政治夙愿。

但是其次,日本的经济振兴离不开中国,安倍要想打造长期政权,就要和中国维持稳定的经济往来及双边关系大局。所以,他也会对华不断地做些试探和接触,意图使中日关系在他设计的战略图景和路线上“稳定”下来和“正常”起来。这一战略,根本上是旨在对冲和平抑中国崛起带来的权利变动,今后若干年内难以改变。这就使得中日双边关系难以获得实质性改善,一时企稳易,真正向好难,周期性地间或“折腾”。参议院选后,安倍的对华政策如果不改弦更张,本就处于结构矛盾期的中日关系将来到何去何从的重大战略十字路口,面临严峻的历史性考验。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