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薛涌:驚嘆!中國富二代留美的奢侈生活(圖)【2】

2013年05月28日17:35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中國的教育再不好,至少還能讓自己的孩子和普通工薪階層的子弟共處、競爭,幫助他們認識一下真實的生活。這比把他們送到曼哈頓中心的豪宅中關起來是好得多的教育。

然而,在這樣檔次的學校鍍金后,他們的孩子真能在申請大學時先聲奪人嗎?恰恰相反。《紐約時報》這篇沒有夾雜什麼評論的報道,等於讓這些孩子上了大學錄取辦公室的“黑名單”。我不能想象,哪個像樣的大學辦公室,在讀了這篇報道后,會接受這樣的孩子。

目前,美國的大學面臨著強大的社會壓力,大力招攬弱勢階層的學生。常青藤的問題最為突出。美國不僅是貧富分化過大,而且通過學區制,在教育上造成了貧富的隔離,使得中高產子弟在義務教育階段佔盡優勢,窮孩子很難在申請大學時與之平等競爭。常青藤的學生家庭背景,有越來越富的趨勢,招致各方的批判。所以,大學錄取辦公室,在申請人成績相當的情況下,大多把機會給那些弱勢學生。有時在SAT上會給出幾百分的“照顧”。

《紐約時報》最近還剛剛發表了一篇報道,講申請大學的作文,並舉出幾篇范文。在美國,越是精英的大學,越注重申請者的作文。錄取辦公室希望直接傾聽你內心的聲音、判斷你的素質。其中,一位18歲的女孩申請普林斯頓,被要求談一談對普林斯頓在國家服務以及為所有國家的服務方面的意見。這種題目出自普林斯頓也不足怪。畢竟,普林斯頓以強調公共服務著稱,有著大名鼎鼎的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而這位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劈頭一句就說:“我一直在想:普林斯頓是否應該窮一些。”她整篇文章,是批判普林斯頓這樣的象牙塔成了西方文化的精英泡泡,高高在上,脫離了真實的世界,為富家子弟主宰。

最終,她並沒有被普林斯頓錄取,去了另一所常青藤盟校康奈爾。她承認,自己的分數不夠高,大概達不到普林斯頓的標准。但她的作文則被《紐約時報》追捧,記者還逼問普林斯頓錄取辦公室為何不錄取她。普林斯頓堅守無可奉告的原則。《紐約時報》最后引述專家意見,稱放走這樣的學生乃普林斯頓之失。這一出“小戲劇”,從一個側面揭示出整個美國精英教育正在面臨的壓力:怎麼包容更廣泛的社會階層,特別是弱勢階層。

美國教育體制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強調社會責任和社會服務。申請好大學,不僅要看你的成績,還要看你從事了多少義務工作。富家子弟為了克服養尊處優的不良形象,在社會服務上更要不遺余力,乃至小小年紀就會跑到第三世界為愛之病患者建立醫院。有時,這種競爭過分激烈,反而招致批評:隻有富裕家庭出得起錢讓孩子去非洲服務一年。

這豈不是讓他們在申請大學中佔了更大的優勢?這裡面的是非,可另當別論,但至少體現了一個價值:富家子弟不該比窮人的孩子佔有更多的機會。不僅如此,對富家子弟必須有更高的標准,他們必須有更大的使命感,特別是要顯示出突破自己狹隘優裕的生活圈子,為下層社會服務的熱情和能力。

將孩子送去隻認學費的學校?

什麼樣的學校會錄取那些反其道而行之,躲在富人世界裡揮金如土,到18歲時最大的人生成就是不必讓人把早飯送到床頭的孩子?恐怕隻有那些隻認學費不管教育的學校。其實許多贏利學校,隻要市場價值合適,連學校本身都可以賣掉。中國的大款們即使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至少應該有點基本常識,但如今他們無意中讓孩子登上《紐約時報》招搖,等於上了敗家子的“黑名單”。這是在幫忙讓孩子上好大學嗎?天下還有這麼大的笑話!

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恐怕在於在當今世界上已經難得一見的價值顛倒。看看中國到處都是的大款班、淑女班就知道:拼爹不是恥辱,財富是要拿來炫耀的。但美國的精英教育,則建立在相反的原則上。比如,19世紀末,恩迪葛·皮博迪(Endicott Peabody)模仿英國的公學,建立了格羅頓學校(Groton School)。這是一所坐落在波士頓以西50多公裡外荒郊處的寄宿學校,旨在為當時的盎格魯薩克遜白人清教徒上流社會培養子弟。

這最終成為美國最頂尖的寄宿學校之一,也是羅斯福總統的母校。一大批上流社會的巨室大族,紛紛把子弟托付到這裡。而格羅頓的環境,是“斯巴達式的困乏”:學生宿舍是一間間簡易的小格子,幾乎沒有隱私﹔淋浴是冷水﹔每周的零花錢是25美分,其中5美分必須捐給星期天的教堂服務。如今的格羅頓,早已從白人上流社會的男孩兒俱樂部轉化為多種族、多國家的男女合校。但是,學生的宿舍,還是那種斯巴達式的小格子。美國的許多一流大學,學生宿舍照樣沒有空調,甚至學生們把豪華生活設施當作“二流”的風格來譏諷。

不過,即使是格羅頓那種斯巴達式的困乏環境,也很難不慣壞孩子,並不足以保証統治階層的素質。最好的辦法,還是讓上流社會的子弟和下層的窮孩子有同等的競爭機會。這就導致了常青藤等一流大學的不斷開放,使美國的高等教育長期雄踞於世。洛克菲勒、肯尼迪等一系列大家族,也能歷久不衰,通過不斷地服務於社會,不斷地贏得在公眾中的地位。

素有“富不過三代”的中國大款們,居然想不明白:中國的教育再不好,至少還能讓自己的孩子和普通工薪階層的子弟共處、競爭,幫助他們認識一下真實的生活。這比把他們送到曼哈頓中心的豪宅中關起來是好得多的教育。如今,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們,如同被關在金絲籠裡的丑角,被展覽來給全世界逗樂,居然還不自知。

原標題:薛涌:中國富二代留美的拍案驚奇

(作者是美國薩福克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