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9日13:35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在政治領域,“世襲”現象不論是中國和外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為什麼中國的“官二代從政”現象格外招人眼紅呢?當然,“官二代”的種種特權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除此以外,還有兩個原因不容忽視。 |
中國杭州高官的女兒三年提升副處長的新聞,吸引了中國民眾的眼球。“官二代”從政在中國日益引人注目,各種各樣的相關新聞不時出現,成為公眾口誅筆伐的對象。所謂的“官二代”“火箭提升”本質上就是一種世襲,言及世襲就觸及社會的痛處。
中國人自開科取士以來,一直以“朝為田舍?,暮登天子堂”為佳話。其中包含著對機會均等的社會公平的真誠熱愛,也帶有一點絕對平等的“民粹主義”傾向。世襲在中國自從魏晉士族制度解體后,便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萬惡之源。每當遇到社會不公,人們往往以“龍生龍,鳳生鳳”、“窮人的孩子無出頭之日”來解釋。在中國人的心中,似乎隻有“蛇生龍,鳳生雞”才叫做公平,社會也才能太平。難道“官二代從政”真的那麼可怕嗎?
批評“官二代從政”的人,火力集中在兩點。一,官二代從政堵塞了平民階層的出頭之路。事實上,此種觀點並不准確,從政做為一種職業,有其自身特點。作為一種高技術含量的職業,政治世家出身的人,不僅擁有更多的有利資源,也往往具有更好的職業素質。這些有利的條件往往能支撐他更好地完成工作,對百姓而言,未必是一件壞事。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所謂“出頭”也早已不再是“讀書做官”一條路,“行行出狀元”,平民階層真想出頭路也是千條萬條,不是誰想堵就能堵得了的。
二,“官二代”不懂民間之苦,常常漁肉百姓。這種擔心在中國人的心中由來以久,從高衙內到嚴世藩,富家子弟幾乎成為一種負面形象的代名詞。此種擔心有一定道理,但也多少以偏概全。不懂民間之苦的人,不一定不能“天下為公”﹔出身微寒,嘗盡民間之苦的人,有時會更加貪得無厭。
因此“官二代從政”並不可怕。首先、“官二代”訓練有素,工作更加專業,會使政府運轉更加有效。更重要的是,受過良好訓練的“官二代”更易形成一種“貴族精神”,而這是為政者最重要的品格。“貴族精神”其實是一種復雜的品格,它包含著幾種因素:專業、自尊、信用和對財富適度的熱衷。“貴族精神”的養成非常困難,中國人有一句話“富三代方知穿衣吃飯”。很多時候,有錢人不一定就是貴族,更不一定會有“貴族精神”。如高衙內,出身豪貴,但完全是個市井之徒,沒有一點貴族精神可言。“官二代”中為富不仁者固然有之,但富而仁者,同樣不乏其人,如包拯便是望族出身。
出身貧寒的人,往往更難控制人性中對金錢的渴望。我們歌唱“朝為田舍?,暮登天子堂”,但事實是在中國歷史上,田舍?一登天子堂便是十官九貪。歷史上著名的巨貪中,如嚴嵩和坤等多為貧寒出身,而且手段極其惡劣。放眼中國的歷史,在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中存在著一條鐵律,越是出身微寒的開國皇帝,排斥異己屠殺功臣越酷烈﹔而貴族出身的開國皇帝,往往能在治國安民與懷柔異己之間求得平衡,政治往往也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這種貴族精神,需要一種以自我實現為目標的生活態度﹔出身微寒的人為改善生活而向上打拼,往往難以做到。
在政治領域,“世襲”現象不論是中國和外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為什麼中國的“官二代從政”現象格外招人眼紅呢?當然,“官二代”的種種特權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除此以外,筆者認為還有兩個原因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