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陳季冰:今天的田頭車間再也走不出李克強們?

2013年05月30日09:38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相反,在今天的中國,越是需要冒風險、越是干著格外辛苦的活兒,掙得越少﹔而少數另一部分人則既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付出多少智慧和汗水,又可坐享無窮收益。

30多年前,當年輕的李克強在安徽鳳陽縣的田埂上接到來自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一個燦爛的“中國夢”在他的面前徐徐綻放。

現在,眼看著一年一度的畢業季臨近,幾乎每天都會有親戚、朋友、同學……找到我,話題隻有一個:想辦法幫他們今年畢業的兒女一份工作。有些人還干脆希望我所工作的報社能夠錄取他們的孩子,哪怕他們所學並非新聞專業,其中甚至不乏海外名校畢業生。

我總是想要先善意提醒他們:紙媒並不是一個擁有光明未來的行業。但轉念一想,其實我的那些親戚朋友們何嘗不明白這一點?由此可見當今大學生就業之難,更可以想見,要想在金融、電信這些吃香的行業謀一個崗位,需要經歷怎樣激烈的“拼爹”過程!

數據顯示,今年夏天全國將有70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需要求職,堪稱“史上最大規模”。本月中旬,國家主席習近平出人意料地到訪天津市人力資源發展促進中心,傳遞出決策層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在不久前的一次會議上稱,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當前面臨一個“空前挑戰”。的確,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絕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從歷史經驗看,更是一個社會嚴峻的社會問題,乃至政治問題。

前兩天與妻子談起那些托我找工作的父母們,她將問題歸咎於如今父母們的溺愛和獨生子女們的無能。的確,20多年前我從大學畢業進入上海一家全國聞名的大報工作,沒有借助任何“關系”,我父母甚至到現在都從踏足過這家報社,也不認識那裡的一個人……

然而我認為,客觀地說,父母的大包大攬和孩子的嬌氣幼稚可能的確是眼下這種就業全靠“拼關系”的普遍社會現象的原因之一,但顯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這使我想起《人民日報》近日刊發的一篇評論——《莫讓青春染暮氣》中涉及的話題,文章稱,80后一代青年少了年輕人應有的朝氣和銳氣,本該朝氣蓬勃的他們現在卻變得暮氣沉沉。不管黨報文章以及目前正在其版面上開展的大討論是否切中了問題的要害,它提出的現象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的確相當值得深思和討論。

從“大學生就業難”到“年輕人凡事拼爹”,再到“80后一代暮氣沉沉”……這一系列相互關聯的社會現象折射出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在改革開放30多年以后,中國社會中的普通人通過自身的冒險精神、聰明才智和辛苦努力——可能也不能遺漏一些運氣成分——來尋求上升的機會之路正變得越來越窄。

每當和中學、大學同學談起時下年輕人千軍萬馬擠公務員這根獨木橋的景象時,我們都不由得感嘆:20多年前我們畢業時,讀書成績比較優秀的、稍微有點出息的,有誰願意去當公務員或進國企?時代真的變了!

按理說,這是非常難以理解的矛盾現象——一方面,過去30年的中國經濟經歷了世界經濟史上從未有過的一次長期高增長階段﹔與此同時,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又在中國引發了空前的人口流動。然而,恰恰是在這樣的高增長、大變動(意味著應當孕育數不清的重大機遇)時代,中國卻反而出現近來人們常說的所謂“社會階層固化”的尖銳問題。

其實,用“階層固化”來概括目前的社會流動狀況,多少是有些不准確的。一個農民的兒子想要成為一名建筑工人、一個小生意人的女兒想要當上一位幼兒園教師……這樣的身份流動不僅完全可能,而且事實上每天都在成千上萬地發生著,這與改革開放前那種生老病死統統由國家規定的僵化格局還是有根本性區別的。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如今,一個沒有任何“關系”的普通人想要像80年代那樣僅僅靠敢於冒險、不怕吃苦就成為令左鄰右舍羨慕嫉妒恨的“先富起來”的“萬元戶”,那種機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相反,在今天的中國,越是需要冒風險、越是干著格外辛苦的活兒,掙得越少﹔而少數另一部分人則既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付出多少智慧和汗水,又可坐享無窮收益。

總之,稍微好點的事情已經越來越輪不到平民百姓了。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